第17章 换我对你不感冒(2/13)
的人家。而他所谓的“收拾”手段也很简单粗暴——等到分粮食的时候,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他们手头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买粮,那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总之我老古概不赊欠。再有就是分烧柴的时候不在本地住就不给。
想当年闹土改那会儿,古朝阳可是出尽了风头,着实风光了一把。那时候,他把富人们整得死去活来,让大家拍手称快。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发展进步了,可他的思想却没能与时俱进。
如今只要一看到挣现钱的生活水平稍微比普通人高那么一点儿,他那双眼睛立马就瞪得跟铜铃似的,眼珠子都快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了。心里更是恨得牙痒痒,巴不得立刻召集几个帮手冲过去,将人家五花大绑抓起来狠狠地批斗一顿,这样才能稍稍消解一下他心中的怒火和不满。
在我们这个宁静的小屯子里,真正算得上是“跑马占荒”的老住户可真是寥寥无几。除了那历史悠久的王家和裴家之外,其余的大多数人家都是后来陆续搬迁而来的。
尤其是在伟大的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从广袤的山东大地、富饶的河北平原、人口众多的河南地区、工业发达的辽宁以及风景如画的吉林等地方,源源不断地有人们举家迁移到这里来定居生活。
这些外来的移民们逐渐融入了我们屯子的大家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繁衍,到了人数最多的时候,整个屯子里的居民数量已经接近六百人之多啦!
说起老一辈人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那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当时,老辈子的人们给这场变革起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名字——“翻挖”。
所谓“翻”,顾名思义,就是像翻箱倒柜那样彻底清查地主富农们隐藏的财产和土地;而“挖”则意味着要深挖到底,不放过任何一寸被非法侵占的土地资源。
别看咱们农民没啥高深的文化知识,但他们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可一点儿都不弱哦!这种简单明了却又如此贴切的称呼方式,不仅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让后人在谈论这段历史时能够立刻感受到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气势磅礴的力量。
话说那老古太太的儿子古朝阳与温世义的父亲温常勤,土改那阵子皆是青年团中的核心人物、骨干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