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盘点荆湖家底,批判百姓惰性(2/4)
”
感受着杨么身上散发出来的戾气,县令顿时额头冒汗。
“下官已经汇报到了都督府,屈长史也让我们拿出储粮支付给工人了。”
与刘光世战后,杨么为了年后的扩张计划。
仿照唐时的大都督府制度,进行了改革,统筹全局,增强调度效率。
屈原公成为他副手,拥有了长史与别驾的职权。
“哼!身为一方县令,要把一方百姓生计放在心上。”
“屈长史的决策很明智,用储粮支付工钱,优先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
“出现挤压情况,你们是否将产量暂时降下了?”
听见这话,县令脸色更加不好了。
但是有了前面的打击,不敢迟疑,匆忙中声音有些打结。
“降低···产量,是否要···裁撤匠人?”
听见这,杨么摇了摇头。
“不,给他们保留最低俸禄,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无忧,扩产等都督府通知。”
接下来,杨么又看了民兵训练、粮食储备、教育培训及医疗保障等情况。
这些情况还不错,终于让杨么的脸色好看很多了!
总体来说,都督府亲自吩咐的,都在稳定推进。
“外销品的问题,都督府会解决的。”
“你的任务依旧是:保百姓生活,保工坊的生产不停。”
“总体不错!”
杨么的话,让县令心中舒了一口气。
“在百姓生计方面不行,这方面还要上心!”
“莫忘了我们义军,打的是‘公天下’的旗帜?”
敲打了一番湘潭县令,杨么就离开了。
一路下来,跟湘潭县令素质相差不大的,占绝大多数。
只能依令行事,完全没有主动性。
这让杨么都有些后悔,自己太早抽调优秀者,进行扩张前的培训了。
导致了这次外销品挤压,远超杨么等人之前的预估。
“原公,冬耕还有多久结束?”
在衡阳见到巡查农社的屈原公,便询问起农社冬耕的情况。
“大概还有半个月吧,怎么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