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往事、仇人(2/4)
?
想到这儿,许济民立即便应了下来。
许济民原也没有想过不叫许或读书,只是蒋氏不同意,他便没有再做声儿。
现如今,老娘闹成这个样子,哪怕蒋氏不同意,他也只得将许或送去学堂。
至于能学成什么样子,他从未过问。
蒋氏见许济民不过问他那个大儿子,且那时蒋氏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许或的关注便也少了。
谁都没想到许或天生早慧,且在读书上天赋异禀。再加上他知道自己在家中的处境,读起书来更是比旁人用功许多。
后来考上了嵩阳书院,因做的文章实在优秀,嵩阳书院的山长还亲自见了他,得到了嵩阳书院诸多夫子的指点。
许或的学识十分好,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一直不愿意张扬。
并将自己的处境对嵩阳书院的山长透露了些,希望山长帮着他隐瞒一二。
山长怜惜他孤苦无依,且家中父母也不明事理,便答应了下来。
直到他中了举人,实在是瞒不住了,许家才知道他在外读书几年,竟已到了如此地步。
得知许或考上举人,平西侯府对许济民发了好大一通火。
当初平西侯府能叫许或活下来,是看在他年岁小不记事儿,又有许或祖母日夜不离,死死护着的份上。
再就是若是许或母子二人双双离世,难免遭人怀疑。便是那白氏,都有许多好事之人怀疑到平西侯府头上,只是没有证据罢了。
如今许或背着平西侯府得了功名,叫平西侯怎么不生气?
以后许或有了功名,入了官场,再想起陈年往事。于平西侯府而言,也是一桩麻烦
若是许或二三十岁得个举人功名,倒没什么。世家大族,但凡不是蠢笨的子弟,受着家中最顶尖的资源,勤学苦读,能考上些许功名的也不少。便不算拔尖儿,自然无人关注。
只是许或实在太年轻。
十五岁的举人,满京城也没有几个。
如此声名鹊起,以后若是有什么不妥,也不好再对许或下手。
许济民被平西侯骂得抬不起头。
平西侯歇了怒气,又想到许或现在只是个小小举人,但凡以后不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