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安保主管的十万个为什么:嬴姓为啥又叫赵政?(2/5)
墨尘将玉韵壶轻轻放在桌上,继续说道:“何止秦赵?像齐国田氏、楚国熊氏,皆出自颛顼后裔;宋国微子启、卫国康叔封,都是周武王的亲兄弟。天下诸侯分属不同氏,但大多同根同源,这也是为何华夏大地最终能走向一统的根基 —— 血脉相连,文化相通。而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诸侯之间,华夏民族的各个部落之间,在远古时期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黄帝和炎帝的部落,在经过阪泉之战后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这种融合不仅仅是血脉的交融,更是文化、习俗、信仰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部落和诸侯国之间,通过贸易、联姻、战争等方式,不断地交流和融合。例如,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抵御外族的入侵,但实际上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之间的团结和文化交流。再比如,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各国之间相互结盟、相互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还有,在文字方面,虽然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起源,都是从甲骨文、金文等古老的文字演变而来。这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华夏大地能够走向统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血脉相连和文化相通,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
嬴稷听到这里,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感慨:“当年本王与赵武灵王会盟时,也曾感叹秦赵同源,却不得不兵戎相见。如今听王爷所言,倒是多了几分对‘天下归一’的理解。而且,在本王在位期间,秦国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依靠武力,也与秦国善于吸收和融合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商鞅变法,就是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结合秦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也说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夏雨笑着摆摆手:“哎,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明明是一家人,最后却打得不可开交。不过现在好了,都是华夏子孙,不分彼此。而且,听了你们的讲解,我还想到,咱们现在的姓氏文化,其实也是从那个时候发展演变过来的。现在的姓氏,虽然不像先秦时期那样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