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调离静海(1/4)
在烛光摇曳的营帐内,谭威静静地坐在桌前,手中紧握着那道将圭圣军调至天雄军麾下的命令,眼神深邃而凝重,陷入了沉思。窗外夜色如漆,偶尔传来几声战马的嘶鸣,更添几分凝重。
清军此次南下,前世历史上的清军入扣早了大半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却是比前世更甚,给大明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自己成功实施的“斩首行动”,让多尔衮命丧静海,这就让历史改了方向了,往后的脉络发展肯定要不同了。
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多灾多难,正常应该是下半年清军第四次入扣南下,也是绕过山海关由燕山破长城南下。各方都知道山海关的驻军不能动,因为对面的皇太极就等着山海关自乱阵脚呢。
而崇祯皇帝不能坐视建奴在京城周边肆无忌惮,虽然知晓他们就是为了劫掠,但为人君主不能太窝囊,遂命宣大总兵卢象升率天雄军进京勤王,卢象升死磕西路军岳托的万余精骑,一时间也算钳制住了这个杀才,但是首辅杨嗣昌和大太监高起潜对卢象升都有间隙,处处掣肘,崇祯也是没有主心骨,一边敲打一边逼迫卢象升,随后天雄军无奈陷阵,与北返合兵的东西路岳托和多尔衮大战于巨鹿。
饶是崇祯命卢象升节制天下援军,可杨嗣昌处处掣肘,高起潜按压诸军,他手里指挥的动的不足五千人,最后经过激战,身死魂灭,牺牲在巨鹿,也葬送了大明最后一支机动部队,事后虽然崇祯厚葬卢象升,但是大明武将从此没几个愿意卖命了。
历史在如今发生了转向,穿越而来的谭威居然成功狙杀了以后打下半个天下的摄政王多尔衮。
不过如今也只是临阵斩将,清军根基深厚,元气并未真正受损。朝堂之上,大臣们面对清军的威胁,惊慌失措,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一片混乱。而崇祯皇帝,虽九五之尊,却也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左右为难。
谭威心中明白,崇祯对静海战况定然了解,这次将圭圣军调至天雄军麾下,表面上看是战略部署的调整,实则是崇祯与众臣之间的妥协之举。一方面皇帝将圭圣军抓在身边,是为了拱卫京畿的安全,毕竟在静海之战中,圭圣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出色的军事素养;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圭圣军战绩的一种隐晦的肯定,尽管自己的功劳可能被他人瓜分,但能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