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巧儿嘴巴最紧了(3/6)
妾的。”
“这倒是,你这小子,做赘婿倒是可惜了。”吕长青摇了摇头走进了屋内,熟门熟路的拿起酒壶,温了一壶黄酒。
酒过三巡。
众人都有了些微醉意,吕长青这才说道:“宋小子,你可知,明年要春闱。”
这话题转换的好生突兀……宋言在心里吐槽着,摇了摇头。
吕长青和赵安泽便给宋言科普了一些有关科考的知识,这个世界的科考和原本世界的差距蛮大。
宁国科举三年举行一次,一般都是春天和秋天,毕竟这两个时节气温适宜,不像冬夏,要么太冷要么太热,一场考试往往两三天,吃喝都在号舍之内,对考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若是放在冬夏严重影响考生发挥。
春天科考,便是春闱,秋天便是秋闱。
“在宁国,科举一共分五次,第一次是乡试,通过便是童生。”
“第二次是县试,唯有童生方能参加,考过便是秀才。”
“第三次是府试,考过便是举人。”
“第四次是京试,考进士。”
“最后是殿试,将为进士排出状元,探花,榜眼,一甲,二甲以及落榜。”
“若是每次考试皆为头名,便是五元及第。”
宋言抿了抿唇默默听着,宁国的科举的确繁杂,上辈子古代三元及第,到了这边就成了五元及第。
整个宁国建国至今百多年时间,还没出过五元及第的才子。
吕长青又抿了一口黄酒,拨弄着炉子里的柳木碳,木炭便滋滋滋的冒出火星:“乡试,县试相对简单,每个考生会分到一套装订好的卷子,共十张,一百道题,其中包括三十道经义,三十道律法,二十道算学,二十道书法!”
却是没想到科举居然还考书法,不过也是,古人对书法是极为看重的,若是字写的差,考官怕是连看答案的兴趣都没有。
“至于府试,先来一百道经义,律法,算学题,这是第一场,第二场考诗词歌赋,第三场考策论。”
每一场,都是一天。
到这里,难度便增加了。
别的不说,一百道经义,律法,算学题,要用毛笔写出全部答案,便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