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秦佾心中真实的想法(1/5)
周遭四邻那些躲在门缝后面的人们,被今天的一波三折惊得瞠目结舌。
目送着来俊臣的轿子离开,秦忠连忙走到秦佾的身旁将他搀扶起来。
“小公爷,您这又是何苦呢?”
来俊臣之恰到好处的出现在崇仁坊,并不是什么机缘巧合。
正是秦佾在听说了武崇烈前来兴师问罪,第一时间便派秦忠从后门出去,骑马赶去了匦使院。
来俊臣正愁着该如何构陷武氏诸王,一听说武崇烈带着兵私出军营,立刻便跟着秦忠赶了过来。
“武氏诸王嚣张跋扈,”秦佾在秦忠的搀扶下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衣襟上的灰土。
“非来俊臣无人能让他们忌惮。”
听到秦佾的话,秦忠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也知道新安郡王武崇烈是他们历城县公府惹不起的人。
秦佾能够在转瞬之间便想出请来俊臣震慑他们,也的确是无奈之举。
许久,秦忠摇了摇头说道:“可您也不能拜他为师啊!您是不知道他的名声”
秦佾看着眼前这个忠心耿耿的老管家欲言又止,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他何尝不知道来俊臣声名狼藉?
秦佾这样做自然不是要与来俊臣同流合污。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部由周星驰出演,名叫《九品芝麻官》的电影。
那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要做忠臣,那你就要比奸臣还要奸。
感受了这个时代的恶意之后,秦佾再也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有什么优越感了。
毕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再有智慧的人,遇到强权的时候依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作为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东大人民,在秦佾的心中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忠、奸之分。
更何况,斑斑青史中所谓的忠臣,他们忠诚的对象是皇帝、是朝代,而不是真正的国家。
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让秦佾深以为然。
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国不是一个名字,不是一个统治者,而是万里锦绣河山与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