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2/3)
他再看向陆逸:“依你看,这河道当修不当修?”
陆逸从未关心过大宁朝政,当下细细揣摩:“也就是说,当下此事争议,便是长痛与短痛的抉择?”
道隐倒从未听过这般解读:“何谓长痛,何谓短痛?”
陆逸笑道:“西北积贫,此为长痛,耗巨资以亏国库,此乃短痛。师傅方才考教,不正是在这两者间作一抉择吗?”
道隐连连点头,含笑道:“你这解读倒也新鲜,但确实在理。”
“既有长短痛之分……”陆逸心中已有答案,“常言道,长痛不如短痛,自然是要忍一时国库亏乏,搏一个根治西北贫困的妙法了。”
“长痛不如短痛……”道隐老头儿拈须沉吟,脸色阴晴难断。
陆逸继续解释:“先前师傅也曾说过,我朝目前还算安定,即便一时国库空乏,想也不致大乱。而那兴修水道、促进漕运之举,本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计,断没有放弃的道理。”
即便放到后世,兴修交通、促进融合沟通,也是家国大事,若为一时财政匮乏而舍弃,实在可惜。
道隐脸色渐渐明朗,眼神里也更多几分赞许:“不错,你之见解殊为通透,的确有高屋建瓴、洞悉全局之态。”
说着他捋须轻笑,不住点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豁达眼界,实属难得!”
他这话倒并非过誉,当下消息闭塞,世人对经济民生了解甚浅,普通人能看清兴修河道的意义已属难得,像陆逸这样随口便道出长痛与短痛的区别,并从中抉择,实已够得上朝堂公卿的眼界。
但道隐自是不知道,在陆逸出身的后世,这样的见解网络上比比皆是,实在不足为奇。
当下有感陆逸眼界高远,道隐连连感慨,大叹自己这徒弟收的果真值得。
恰在这时,陆逸又面泛幽笑,轻声道:“关于修河道缺钱的难题,其实我还有一念,或许能替朝廷省下部分钱财来。”
“哦?”
道隐一惊,赶忙追问:“何计?”
陆逸却不急着答话,反是询问起另一事来:“方才听师傅说,朝廷要抽调大量钱财,用以赈济西北二州,却不知这笔钱用在何处?”
道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