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eda“技术服务”的萌芽(1/4)
启明芯内部,「北辰」和「天枢」两大核心项目如同两台巨大的吞金兽,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公司的研发资源和现金储备。虽然「蜂鸟」芯片在新兴市场的成功,带来了一股宝贵的现金流,但对于支撑整个帝国蓝图的宏伟目标而言,依然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在这种背景下,一直埋首于eda平台研发的李志远,主动找到了林轩和赵晴鸢。
“林总,赵总,”李志远推了推眼镜,语气一如既往地平静,但眼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我们内部的「盘古」和「女娲」平台,经过「蜂鸟」和「天枢」项目的持续打磨和验证,在某些特定领域,例如低功耗优化、时序收敛和物理验证等方面,其自动化能力和优化效果,我认为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甚至在某些点上超越了现有的商业eda工具。”
林轩和赵晴鸢对视一眼,都明白了李志远的意思。
“你是想……”林轩问道。
“是的,”李志远点头,“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将我们eda平台的部分功能,以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形式,提供给一些与我们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同样面临复杂芯片设计挑战的战略合作伙伴?”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不直接销售eda软件授权,那会过早暴露我们的核心技术,也需要投入巨大的销售和支持体系。我的想法是,成立一个规模很小、但由我们最顶尖eda专家组成的先进设计服务(ads)团队。”
“这个团队可以承接来自特定领域客户,例如高端汽车电子、精密医疗设备或工业控制领域的芯片设计优化项目。客户提供他们遇到瓶颈的现有设计,如rtl代码或版图,我们的ads团队则利用「盘古」和「女娲」平台,帮助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性能、功耗与面积(ppa)优化,并交付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或修改建议,然后收取高额的技术服务费或咨询费。”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李志远分析道,“第一,可以创造新的、利润率极高的收入来源,补充公司研发投入;第二,可以通过服务外部客户的真实项目,进一步验证和打磨我们的eda工具,发现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平台更快进化;第三,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其他行业的芯片设计需求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