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摩托罗拉的“橄榄枝”与“陷阱”(3/4)
义重大!我们绝对愿意尽最大努力,来支持‘刀锋战士’项目的成功!”
“关于您提出的组建专属团队、常驻芝加哥进行联合开发的要求,”他开始巧妙地推诿,“我们完全理解您希望加快进度、确保质量的心情。但是……一次性抽调五十名核心工程师,并且是长达半年的海外常驻……这对于我们目前的研发资源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您知道,我们启明芯是一家仍在高速成长的公司,内部同时有多个重要的研发项目在并行推进(模糊暗示‘天枢’等)。我们的核心工程师,特别是那些在底层软件和基带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都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也承担着其他关键项目的攻坚任务。如果将他们大规模、长时间地调离,可能会对我们其他项目的进度和公司的整体研发节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当然,我们绝非不愿意投入资源支持摩托罗拉。”安德森话锋一转,开始提出替代方案,“或许,我们可以探讨一些更灵活、也可能更高效的合作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立刻组建一个由5到10名最顶尖的架构师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核心支持小组,先飞往芝加哥,与您的团队进行为期几周的、高强度的技术研讨和知识转移。帮助您的工程师深入理解‘蜂鸟’的硬件架构、软件接口和开发工具链,并共同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分阶段的适配计划?”
“然后,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最高优先级的远程技术支持,并通过定期的视频会议和互访,来解决关键的技术难题?我们也可以考虑将部分适配工作,交给我们启明芯内部经验丰富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来承担?”
“至于iden功能,”安德森再次祭出“下一代”大法,“我们内部的技术评估确实认为,在现有‘蜂鸟’硬件上实现完美支持存在一些挑战。我们正在全力研发的下一代‘蜂鸟+’芯片,已经将原生支持iden作为了核心目标之一。或许,将‘刀锋战士’项目直接瞄准‘蜂鸟+’平台,会是一个更稳妥、长期来看也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安德森的这番话,既表达了对合作的“积极态度”和“最大努力”,又巧妙地指出了执行对方要求的“客观困难”,并提出了看似“更合理、更灵活”的替代方案,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