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目标:“启明一号”与mp3蓝海(5/8)
低整机成本和pcb面积,也更容易控制音频输出的质量。”
“再次,考虑到便携播放器需要进行基本的歌曲选择、播放控制等操作,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在芯片内部集成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管理功能和微控制器(cu)核心,用来处理用户接口逻辑和与闪存的数据交互,进一步提升集成度,降低下游厂商的开发难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功耗和稳定性!”林轩的目光转向顾维钧,语气变得格外严肃,“老顾,这次‘启明一号’的设计,必须将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放在首位!”
他加重了语气,直接点出痛点:“功耗必须做到极致!‘启明零号’在高负载下的发热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多少麻烦,大家还记得吗?便携设备依赖电池供电,每一毫瓦的功耗都至关重要。我希望我们的芯片在典型工作状态下的功耗,能控制在数百毫瓦甚至更低!这在技术上能实现吗?需要采用哪些新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还有电源管理单元(pu)!”林轩继续强调,“‘启明零号’上pu的坑,我们不能再踩一遍!这次的pu设计必须稳健可靠,要能提供稳定、纯净的多路电压输出,支持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等高级电源管理功能。多电压域供电的设计也需要从一开始就仔细规划。”
“以及可制造性设计(df)和可测试性设计(dft)!”林轩补充道,“这些绝不能再像‘启明零号’那样,等到设计后期甚至流片前才匆忙加入!必须从架构定义阶段就充分考虑进去,与工艺选择、封装形式紧密结合,确保芯片的良率和可测试性,避免重蹈覆辙!”
林轩一连串具体而苛刻的技术要求,让顾维钧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激发了他迎接挑战的斗志。他低头沉思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脑海中快速构建着芯片的可能架构。
“林生,你的要求很高,挑战确实非常大。”顾维钧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凝重交织的光芒,“不过,并非无法实现。”
“p3解码算法的核心,主要是反量化、哈夫曼解码、立体声处理和逆向离散余弦变换(idct)。以我们团队现有的数字信号处理和算法实现能力,结合林生你之前提到的那些优化思路,设计一个高效的dsp硬核来完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