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盘古之心,eda启航(4/8)
为这些工具的核心算法和模型对我们是不透明的!”
“更重要的是,”林轩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看看当前的行业趋势!摩尔定律还在生效,芯片的复杂度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集成度越来越高,设计挑战也越来越大。未来的芯片设计,功耗墙、散热墙、信号完整性、时序收敛、可测性设计……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没有强大的、高效的、甚至能够针对特定应用领域进行深度定制化的eda工具链作为支撑,我们怎么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怎么可能在设计效率、芯片性能、功耗、面积(ppa)这些关键指标上超越竞争对手?我们只会被越甩越远!”
“今天,我们花大价钱购买商业eda授权,似乎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明天呢?后天呢?当我们的设计需求越来越复杂,当我们需要实现更极致的性能和功耗时,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这些商业软件公司突然对我们限制授权或者停止技术支持呢?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命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
林轩的这番话,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都是亲历者,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在现有eda工具和代工厂流程下的束缚与无奈。“启明零号”时遇到的某些难以解释的性能波动,以及在尝试进一步降低“麻雀”功耗时遇到的布局困难,都让他们隐隐体会到,对工具和工艺的理解不够深入,确实是限制他们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受制于人”这四个字,刺痛了在场所有技术人员的自尊心。
看到大家脸上的神情开始变化,林轩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放缓了语气:“我不是说我们现在就要抛弃所有商业eda,那不现实。我也不是要求我们立刻就开发出一整套能与cadence、synopsys相媲美的完整工具链,那更是天方夜谭。”
“我们的目标,是聚焦突破,是‘农村包围城市’。我们要从整个芯片设计流程中,找到那个对我们当前和未来发展最关键、最能体现我们技术优势、同时也是商业eda相对薄弱或者无法满足我们特殊需求的环节,集中力量,率先取得突破!”
他手中的马克笔在白板上用力一点,圈出了一个词组:
布局布线 (pce & route, p&r)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