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双线捷报?资本市场的嗅觉(2/4)
进的035微米工艺进行tape-out的消息,本身就具有足够的新闻价值。要知道,在1999年初,全球范围内能够设计并成功流片如此复杂、采用如此先进工艺的c芯片的公司,屈指可数,大多是tel、ti、ib这样的行业巨擘。
启明芯作为一家成立仅三四年的初创公司,能做到这一点,本身就证明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
更让一些消息灵通的vc感到兴奋的,是关于启明芯在自研eda工具上取得突破的传闻。这个消息更为隐秘,主要在一些与启明芯有接触的工程师私下交流、或者从一些eda行业的猎头口中流传出来。
“听说启明芯内部搞了一套p&r工具,效率比cadence还高?”“真的假的?eda可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啊!”“如果这是真的,那这家公司的潜力就太可怕了!”……虽然这些传闻真假难辨,细节模糊,但“自研eda”这个标签本身,就足以让任何一个懂行的vc肾上腺素飙升。
这意味着启明芯可能不仅仅是在做产品,更是在构建一个难以逾越的技术生态!
于是,在启明芯的“蛰伏期”里,赵晴鸢的办公电话和邮箱,开始变得异常繁忙。
“您好,赵总,我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投资经理,我们对启明芯取得的成就非常钦佩,希望能有机会和您交流一下贵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
“赵女士,我是kpcb(凯鹏华盈)硅谷总部的合伙人,我们一直在关注亚洲的半导体创新企业,启明芯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不知您近期是否有空,我们可以安排一次视频会议……”
“赵总您好,我是软银赛富基金的xx,我们孙正义先生对启明芯的p3和dvd业务都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探讨一下战略投资的可能性……”
“赵总监,我是高盛直接投资部的……” “赵总,我是华登国际……”
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vc和投资银行的橄榄枝,如同雪片般飞来。其中既有之前参与过种子轮、希望继续加注的老股东,更有大量嗅到了机会、渴望在新一轮融资中分一杯羹的新玩家。
他们提出的问题,从最初的试探性了解,逐渐变得深入和具体,显然都对启明芯的“双线捷报”有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