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盘古”效率革命 - 设计流程的重塑(3/4)
明二号’项目的反馈,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研发重点。首先,是继续优化和完善p&r引擎,提升其处理更大规模设计(千万门级甚至更高)的能力和稳定性,并开发更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降低使用门槛。其次,我们将正式启动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s)引擎的研发,这是eda流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标是能够将rtl代码高效地转化为高质量的门级网表。同时,我们也会在静态时序分析(sta)、形式验证(foral verification)以及低功耗设计辅助等方面,继续投入研发力量,逐步补齐‘盘古’工具链的短板。”
林轩点点头:“很好!方向明确,目标宏大!我批准你们的计划!资源方面,无论是人才引进、设备采购还是计算集群扩容,公司都会给予全力支持!我只有一个要求:速度!要用最快的速度,让‘盘古’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开花’!”
“盘古”的初步成功,如同催化剂一般,开始重塑启明芯内部的设计流程和文化。
以前,工程师们对商业eda工具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离不开它们,恨的是它们价格昂贵、功能臃肿、响应迟缓,而且往往不够“懂”自己的特定需求。
现在,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一个由自己公司开发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迭代优化、并且可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替代选项。
后端团队开始更积极地拥抱“盘古”,在新的项目(比如“龙芯一号”的后续优化或一些预研性质的小芯片)中,更大胆地尝试使用它。他们甚至主动向“盘古”团队提出各种功能需求和改进建议,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互动。
前端设计团队也开始关注“盘古”的进展,期待着未来能用上自研的逻辑综合和仿真工具。
甚至连软件团队也受到了启发,开始思考如何将一些ai\/机器学习的技术,应用到固件开发和测试流程中,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一种以“效率提升”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工程师文化,在启明芯内部悄然生根发芽。大家开始意识到,启明芯不仅仅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更是一家致力于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来驱动效率革命的科技公司。
林轩敏锐地捕捉到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