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冰与火之歌 - 战略与财务的首次交锋(1/4)
赵晴鸢正式入职一周后,一份厚达数十页、装订精美的《启明芯初期运营评估及未来一年财务预算规划报告》悄然放在了林轩的办公桌上。这是她对公司进行全方位“体检”后的第一份答卷,也预示着她与林轩之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公司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的深度碰撞,即将开始。
林轩邀请赵晴鸢来到他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同样简洁,最大的装饰就是一面几乎占据了整面墙的巨大白板,上面写满了各种技术术语、架构图、以及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未来产品路线图。
“晴鸢,坐。”林轩示意了一下,“你的报告我仔细看过了,非常专业,非常深刻。很多我之前凭直觉感觉到、但没时间细化的运营风险,你都精准地指出来了。”
“谢谢林总的肯定。”赵晴鸢在他对面坐下,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调出报告的电子版,“基于我的分析,我主要有以下几个建议,希望能和您深入探讨。”
她开始陈述,声音冷静而客观,如同在进行一场严谨的投行项目评审:
“冰”的逻辑 - 风险控制与资本效率: “首先,是现金流风险。”她调出一张模拟未来18个月现金流的图表,红色的预警线清晰可见,“即使一千万美金全部到位,按照目前您规划的p3量产规模、启明二号的研发投入、eda项目的持续‘烧钱’、以及全球市场推广和团队扩张速度,我们的现金流最快在12个月后就会触及警戒线。这还是在p3销售一切顺利、没有重大意外发生的最理想情况下。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比如主要供应商涨价、代工厂良率波动、或者市场初期推广受挫,我们很可能在9个月内就耗尽资金!这太危险了!”
预算削减与资源聚焦: “因此,我建议,我们必须对现有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她指向报告中的具体数字,“p3量产是重中之重,必须保证充足资金。但启明二号的预研,是否可以适当放缓节奏?eda项目,我理解它的战略意义,但短期内完全是纯投入,是否可以削减一部分非核心算法的探索预算,或者将部分非核心模块外包?我们需要集中所有优势资源,打赢p3这第一仗,确保公司能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并为a轮融资拿到一份足够亮眼的财务报表!”
建立流程与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