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帝国基石,新实验室的脉动(2/4)
搭建起符合国际标准的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便于未来海外上市和规避政策风险),建立起多币种资金管理账户,并开始起草极其复杂的、与早期核心员工贡献和未来融资轮次挂钩的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她的专业、高效和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让林轩对这位即将到任的“大内总管”充满了期待。
新实验室的场地敲定后,装修和改造工作立刻以“香港速度”展开。林轩亲自审核了装修方案,对实验室区域的防静电、无尘等级、电力布线、网络架构都提出了远超常规标准的要求。一时间,工人们进进出出,电钻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一个现代化的集成电路研发心脏,正在那栋老旧工业大厦的躯壳内,以惊人的速度孕育、成型。
而林轩自己,则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启明一号”最后的冲刺阶段。他和第一组的工程师们,在新实验室临时隔出的一个区域里,围着几台高配置的工作站(部分是黄耀龙加急采购回来的最新型号),进行着最后的版图物理验证。
这不仅仅是枯燥的检查工作,更是林轩进行“实战教学”的最佳课堂。
“小王,你看这里,”林轩指着屏幕上一处密集的布线区域,“标准的drc检查是通过了,但你用热仿真工具跑一下这里的电流密度和温度梯度……看到了吗?长期运行下,这里有潜在的电子迁移风险。虽然我们选的工艺节点标称能承受,但那是理想情况。我们设计的芯片是要大规模量产、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的,必须留足余量。”
他一边说,一边调出版图编辑工具,亲自上手,快速地将几条关键的电源线加宽,增加了几对冗余的通孔,并巧妙地调整了周围信号线的间距,牺牲了微不足道的面积,却极大地提升了这一区域的长期可靠性。
“还有这里,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割与连接,”他又转向负责模拟电路的小李,“教科书上说要单点接地,但在高速数模混合芯片里,这远远不够。要考虑不同频率下的地平面阻抗,还有敏感信号路径的屏蔽……你看,我们这样设计一个‘井’字形的保护环,再配合低电感的地回路……”
他不仅仅是指出问题、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涉及的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知识、以及在未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