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资金的“渴”与“天使”的门(6/10)
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重点介绍芯启科技的核心优势:“虽然‘麻雀(启明零号)’的过程很坎坷,但它证明了我们的核心能力。第一,我们拥有一支技术实力过硬、执行力极强、并且高度凝聚的团队。顾工在后端物理设计和与代工厂合作方面经验丰富,陈工在算法实现和测试验证上能力突出,我自己则负责整体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对未来芯片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有着超越当前时代的判断力。”
随后,他详细阐述了“启明一号”p3解码芯片的技术构想和市场前景,强调了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取代传统随身听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芯启科技抢先布局的巨大先发优势。
更让张晚晴眼神中闪过一丝异彩的是,林轩并没有止步于产品层面,而是进一步阐述了那个更加宏大和冒险的计划——“盘古”自主eda项目。他解释了为什么掌握核心eda工具对于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实现长远发展和建立技术壁垒至关重要,以及他们计划如何从最关键的p&r环节入手,逐步构建自己的工具链。他没有透露过多的技术细节,但清晰地表达了这一战略的深层逻辑和决心。
“……所以,基于以上规划,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在清晰地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洞察和长远布局后,林轩终于谈到了最核心的诉求。“我们需要融资,目标金额大约是三百万美元。”
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资料,展示了资金的初步用途规划:“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支持‘启明一号’p3芯片的后续研发、在台积电的流片(包括可能的多次试产和最终全光罩量产)以及初步的市场推广;第二,支撑‘盘古’eda项目的持续研发,包括引进更多顶尖的算法和软件工程师,购置必要的服务器和开发工具;第三,作为公司未来至少12-18个月的运营储备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作为回报,”林轩看着张晚晴,报出了自己的底线,“我们愿意出让公司融资后10的股份。”
在林轩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讲述过程中,张晚晴始终保持着令人敬佩的专注。她没有看手表,没有接电话,只是静静地倾听着,偶尔在她面前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但她的“静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