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资金的“渴”与“天使”的门(3/10)
耀龙感受到的压力更大。黄耀龙看到的只是财务数字,而林轩心中清楚,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两个寄予厚望的项目将戛然而止,整个团队也可能瞬间分崩离析,他重生以来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这段时间利用前世的一些人脉和关系,确实也在接触一些潜在的投资渠道,概念远未成熟,尤其对于半导体这种需要长期巨额投入、技术门槛极高、市场不确定性大的产业,愿意下注的资本寥寥无几。所有人都更愿意投资那些模式清晰、短期内能看到回报的项目。
眼看着账上的资金一天天减少,林轩甚至开始暗中盘算,是否要动用自己最后那点“储备”——利用前世记忆,去金融市场上进行一些高风险的短期投机,例如在外汇或者期货市场上博一把,来为公司“饮鸩止渴”,争取一点时间。但这终究是下下策,风险极大,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林轩几乎要被逼到绝境,焦虑得夜不能寐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如同黑夜中的一丝微光,悄然出现了。
他曾经就读的香江大学电子工程系里,有一位看着他长大的老教授——陈启明教授,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为人正直热心。陈教授一直很欣赏林轩的技术天赋和学习能力,对于他毕业后没有选择出国深造或进入大公司,而是选择自主创业,更是赞赏有加。在听说了林轩带领团队克服困难,成功交付了香港本土设计的第一款vcd c芯片(虽然过程曲折,利润微薄)之后,陈教授特意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和鼓励。
在电话中,林轩也隐晦地向这位亦师亦友的长辈透露了公司目前面临的资金困境和寻找投资的艰难。
陈教授沉吟片刻,说道:“阿轩啊,你搞的这个芯片设计,确实是代表未来的方向,很有意义,但也确实烧钱。香港这边的资本环境,对你们这种初创科技公司确实不太友好。不过……”
他话锋一转:“我最近认识了一位很特别的年轻律师,叫张晚晴。她可不简单,虽然是律师出身,但在投资界,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投融资和知识产权方面,眼光非常独到,名气很大。听说很多从硅谷回来的精英创业,都点名要找她做法律顾问和融资顾问。她不仅精通法律和商业规则,对前沿技术也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力。我感觉,她可能会对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