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调试风暴与“远大”的催促(4/5)
ield)。
初步测试显示的60-70的良率,对于需要大规模出货的量产芯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低良率意味着高成本和不稳定的供货。
林轩指示陈家俊和测试团队,必须尽快找出导致芯片失效的主要原因,并与台积电方面密切沟通,共同优化生产工艺和测试流程,努力提升良率。
通过对失效芯片的解剖分析(需要借助专业的失效分析实验室),他们逐渐定位了一些导致不良的关键因素,比如某些金属连线的微小短路、氧化层缺陷、离子注入不均匀等。有些是设计上可以改进的(比如增加冗余设计),有些则需要调整优化台积电的制造工艺参数。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并且需要与代工厂紧密配合的长期工作。在短期内大幅提升良率并不现实,但至少,他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远大电子的“催命符”
就在芯启科技内部为了调试芯片而焦头烂额之际,来自远大电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距离十一月底的交货期限越来越近,远大电子的采购经理几乎每天一个电话打给黄耀龙,询问芯片的测试进展和确切的交货日期。他们的语气也从最初的恳求,逐渐变得焦躁,甚至带上了一丝威胁的意味。
“黄总监,你们的芯片到底行不行啊?我们的播放器外壳、电池、包装盒全都准备好了,生产线也空出来了,就等你们的芯片下锅了!要是你们到时候交不了货,我们这个欧洲订单就彻底黄了!我们的损失谁来承担?!”
黄耀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既要安抚远大那边焦躁的情绪,又要从技术团队那里获取相对准确的信息。他常常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林轩也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虽然芯片还有一些小瑕疵,良率也还不理想,但核心功能已经基本验证通过。他必须尽快给远大一个交代。
他指示测试团队,从已经测试通过的es样品中,筛选出一批性能相对稳定、满足基本解码要求的芯片(哪怕只是几十片),作为首批工程样品,立刻发给远大电子,让他们先进行整机测试和软件联调。
“告诉远大,”林轩对黄耀龙说,“首批样品已经发出,大规模量产正在按计划进行。我们会尽一切努力,确保在十一月底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