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麻雀”量产前夜(1/4)
远大电子那份如同“催命符”般的订单,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骤然抽打在芯启科技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上,让原本就紧张的节奏瞬间提升到了极限。公司立刻进入了林轩所说的“战时状态”,一场围绕着“麻雀 rev b” asic芯片按时交付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观塘工业大厦的那个楼层,几乎变成了不夜城。
芯启科技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无论是周末还是深夜,总能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伏案工作,或者围在白板前激烈地讨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味、外卖盒饭味,以及因长时间工作和巨大压力而产生的、略显焦躁的气息。
压力最大的,无疑是直接负责芯片设计的数字和模拟团队,以及承担着“把关人”重任的验证团队。
“麻雀 rev b”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c芯片,虽然相比后世的智能手机芯片还很简单,但在1997年的当下,其集成度和复杂度已经相当可观。它不仅包含了p3解码的核心数字逻辑,还集成了顾维钧负责设计的音频编解码器(dec)、锁相环(pll)、电源管理单元(pu)等关键模拟ip,以及一些基础的外设接口控制器。要将这些数字和模拟模块完美地集成在一颗小小的硅片上,并确保它们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稳定、高效地协同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时间,成为了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大的敌人。
为了赶在预定日期前完成设计和验证,将最终的设计数据(gdsii文件)交付给台积电进行流片(tape-out),整个技术团队都开启了“搏命模式”。
陈家俊带领的数字设计团队,负责将rtl(寄存器传输级)代码转化为最终的物理版图。他们需要利用eda工具(部分是芯启科技自研的“追光者”引擎,部分是购买的商业软件授权)进行逻辑综合、布局布线、时序优化。每一微米的走线,每一个逻辑门的摆放,都可能影响到芯片最终的性能、功耗和面积。他们常常为了优化一条关键路径的延迟,或者解决一个微小的布局拥塞问题,而反复尝试、彻夜不眠。
顾维钧带领的模拟设计团队,则面临着更精细、更“玄学”的挑战。模拟电路的设计对噪声、干扰、工艺偏差等因素极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