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雪中送炭还是风险评估?(3/4)
了芯启科技“逆势布局”的战略逻辑:“经理先生,我理解银行的审慎原则。但在我看来,危机,恰恰是甩开对手、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最佳时机。”
他没有过多地谈论情怀和愿景,而是用更冷静、更商业化的语言,分析了金融危机为芯启科技带来的几大机遇:低成本获取顶尖人才、整合优化供应链、竞争对手收缩留出的市场空间等。
“我们现在投入巨资招揽的每一位工程师,都是我们未来的‘护城河’;我们现在加速推进的‘麻雀 rev b’和eda工具,是我们未来抢占市场的‘杀手锏’!”林轩的语气斩钉截铁,“这些投入,短期看是增加了支出,但长期看,是为公司未来的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银行评估风险,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趋势,看未来!”
他还特意提到了芯启科技在欧美市场的开拓进展(虽然还只是初步接触,但也要描绘出希望),以及eda工具研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下一章做铺垫),试图证明公司的业务并非完全停滞,而是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银行方面的人员认真地听着,不时低头记录或小声交流,脸上的表情依旧看不出太多变化。那位高级经理在林轩发言结束后,又提出了一些更尖锐的问题,比如如何量化这些“未来优势”对当前现金流的贡献?如何应对核心技术人员可能再次流失的风险?如果欧美市场开拓不顺,公司是否有b计划?
就在林轩和黄耀龙感觉有些难以招架时,一直沉默的赵雅凝适时地开口了。
她首先从法律角度,强调了芯启科技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严格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为核心员工设计了完善的、具有长期约束力的期权激励计划,有效降低了人才流失的法律风险。
接着,她又巧妙地从金融和风险管理的角度,补充了林轩的观点:“经理先生,任何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早期投资,都必然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回报。评估这类企业的风险,除了关注传统的财务指标,更应该关注其技术壁垒的高度、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她不卑不亢地指出,芯启科技虽然面临短期困难,但其在芯片设计和eda这一高门槛领域的布局,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和战略价值。公司管理层在危机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