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雪中送炭还是风险评估?(1/4)
林轩逆势扩张、大举“抄底”人才的举动,在死水微澜的香港科技圈内,很快引起了一些关注。有人佩服他的魄力,认为他眼光独到;也有人觉得他是在玩火,嘲笑他不自量力,在经济寒冬里如此激进地“烧钱”,无异于自取灭亡。
这种担忧,很快就从外部传导到了与芯启科技有着最直接利益关联的机构——银行。
尽管芯启科技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郑家的天使投资,但在公司成立之初,为了方便日常运营和薪资发放,林轩还是通过汇丰银行(hsbc)申请了一条额度不高的小微企业循环信用额度。这条额度虽然不大,但在某些关键时刻,比如支付供应商预付款或者临时周转时,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随着金融风暴愈演愈烈,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也变得空前严格。他们收紧了信贷政策,并开始对现有客户进行更频繁、更审慎的风险评估,尤其是像芯启科技这样处于高风险行业(半导体)、且近期有“异常”经营行为(逆势扩张)的初创公司。
这天,黄耀龙接到了汇丰银行企业客户部一位高级经理的电话,语气虽然客气,但内容却让他的心沉了下去。银行方面注意到芯启科技近期的账户流水变化(主要是大额的人才招聘费用支出和研发设备采购),以及其主要潜在客户(远大电子)订单被取消的情况,对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表示“高度关注”,要求公司提供更详细的财务报表、最新的商业计划以及对当前“逆势扩张”策略的合理解释,并将安排一次正式的风险评估会议。
“大佬,银行那边来者不善啊!”黄耀龙放下电话,立刻找到林轩,脸上写满了焦虑,“他们肯定是觉得我们快不行了,或者认为我们在瞎搞,想要抽贷或者至少冻结我们的信用额度!要是这条线断了,我们资金链的弹性就更小了,万一asic流片或者其他地方再出点什么意外……”
林轩眉头紧锁。银行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他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在当前这个现金为王的时期,任何一条融资渠道的收紧,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他必须认真对待这次评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轩沉吟片刻,“银行要评估,就让他们评。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你立刻准备好最新的财务数据,特别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