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钱!钱!钱!研发的困境(2/5)
金、水电、物料采购、设备折旧、差旅应酬等——清晰地列在白板上。然后,他将台积电的流片报价、eda软件授权的询价结果、以及未来三个月预估的研发和运营费用加总,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大佬,家俊哥,”黄耀龙放下白板笔,脸色有些发白,“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就算郑先生的五百万全部到位,如果我们下个月启动‘麻雀’的pn流片,同时维持eda那边两个小团队的研发进度……乐观估计,我们的现金流最多只能撑到年底。这还是建立在流片一次成功,并且期间没有任何大的意外开销的基础上。”
“年底?”陈家俊倒吸一口凉气,“那‘麻雀’就算流片成功,回来测试、封装、再到能给客户提供样品,怎么也得几个月吧?万一中间再出点什么问题……”他不敢再说下去。作为硬件工程师,他深知芯片研发从设计到量产之间,充满了多少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意外。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建议道:“大佬,05微米工艺是不是太激进了点?我知道你想一步到位,性能、功耗都做到最好。但目前市场上,08微米甚至1微米工艺的芯片也还在用。如果我们用成熟一点的工艺,ask费用和流片费用能省下不少,风险也小一些。而且,测试方面,有些可靠性测试、极限环境测试,能不能先简化或者推后?先把功能跑通,拿到订单再说?”
陈家俊的建议代表了典型的工程实用主义,也是很多初创公司在资源有限时的无奈选择。先活下来,再图发展。
林轩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嗒、嗒、嗒的轻响。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低沉的嗡鸣,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他理解陈家俊的顾虑,也清楚黄耀龙肩上的财务压力。但他更明白,在技术迭代如同奔马的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他们选择的消费电子领域,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麻雀”作为芯启科技的开山之作,如果从一开始就在性能、功耗上妥协,选择了“够用就好”的路线,那么后续想要追赶、想要树立技术领先的形象,将难上加难。
更何况,他脑海里装着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蓝图。他知道05微米工艺在未来几年将迅速成为主流,其带来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单位面积集成度更高)将是0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