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钱!钱!钱!研发的困境(1/5)
天使轮的五百万港币到账,对于芯启科技这艘刚刚驶离滩涂的小舢板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黄耀龙兴奋地看着银行账户上多出来的一长串零,感觉腰杆都挺直了不少;陈家俊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至少未来几个月,不必再为了一两块钱的元器件差价和供应商磨破嘴皮。办公室里甚至短暂地洋溢起一种“财大气粗”的氛围,有人提议是不是该换个像样点的办公室,或者至少把那台吱呀作响的二手空调给修一修。
然而,林轩却并未被这短暂的喜悦冲昏头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五百万港币,对于芯片研发这个吞金巨兽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在他们选择了一条技术上极具野心,但也意味着更高投入的道路——不仅要做p3解码芯片,还要同步开发eda点工具。
很快,现实的骨感就驱散了虚幻的丰满。
一份来自台积电(tsc)的初步报价单摆在了林轩的办公桌上,这是关于“麻雀”芯片采用05微米os工艺进行pn(ulti-project wafer,多项目晶圆,一种相对经济的流片方式)的预估费用。仅仅是ask(光罩)制作费用和基础的晶圆流片费用,就足以吞噬掉天使轮融资近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后续的封装、测试以及可能需要的工程批(engeerg saple)和量产批(ass production)费用。
与此同时,eda工具的开发也亟需“弹药”。虽然林轩凭借前世的积累,可以规避掉很多弯路,并计划从特定功能的点工具切入,但开发高质量的eda软件,依然需要购买昂贵的开发平台授权(比如当时主流的cadence或ntor graphics的部分基础模块授权,哪怕是教育版或短期授权,也价格不菲)、高性能的工作站(价格高昂),以及最重要的——需要足够多的、顶尖的算法和软件工程师,而人力成本,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从来不是小数目。
这天下午,林轩召集黄耀龙和陈家俊,在那个依然简陋,只是添置了几台新电脑和测试设备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次核心团队的财务与战略会议。气氛,从一开始就带着几分凝重。
黄耀龙先是汇报了近期的开销情况和未来的预算预估。他将各项支出——人员工资、办公室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