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山寨之王的启示(3/5)
初期。他们探访了刚刚兴起、还远未形成后世那般庞大规模的华强北电子市场。如果说鸭寮街是电子产品的“跳蚤市场”,那么早期的华强北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电子作坊集散地”。
这里的景象比鸭寮街更加粗放,街道上随处可见拉着各种电子原料和成品的板车,空气中弥漫着更浓烈的工业气息。无数大大小小的档口背后,可能就连接着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或者小工厂。他们在简陋的环境里,模仿、拆解、改进、生产着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从简单的计算器、电子表,到复杂的收音机、电话机、甚至一些低端的电脑外设。
他们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香港那边刚流行什么新奇的电子玩意儿,不出几天,华强北就能出现功能类似、但价格便宜一大截的“同款”。他们对成本的控制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能用国产元件绝不用进口的,能用拆机件绝不用全新的,能在设计上简化一个零件就绝不多加一个。
林轩和黄耀龙走进几家看起来规模稍大的档口,与老板攀谈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人或许学历不高,对高深的技术理论一知半解,但对市场风向、成本控制、生产流程却有着惊人的直觉和掌控力。他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攒”出来的产品,虽然外观粗糙,功能简单,但胜在价格低廉,能够迅速铺满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低线市场。
这次深圳之行,对林轩的触动甚至比鸭寮街更大。他站在华强北喧嚣的街头,看着眼前这片充满活力、同时也混乱不堪的景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看到了巨大的危机:知识产权在这里几乎形同虚设。如果“麻雀”p3播放器一旦成功推向市场,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被这些无数的“华强北们”仿制、山寨,用低劣的仿制品和超低的价格迅速冲垮正规产品的市场,让前期投入巨大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成本血本无归。
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启示,甚至是隐藏在危机之下的巨大机遇:
速度为王 (ti to arket is kg): 在快速变化的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技术的领先窗口期非常短暂。谁能最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和渠道,谁就能获得巨大的先发优势。慢一步,可能就步步皆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