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1/2)
公司有了雏形,技术方向也已明确,但林轩深知,孤掌难鸣。尤其是在资源极其匮乏的初创阶段,找到合适的合伙人,甚至比技术突破本身更为关键。
他需要的不是普通的员工,而是能够独当一面、共同扛起公司大旗的“将才”。
根据他的规划,芯启科技初期的两大支柱是p3项目和潜在的eda预研。因此,他需要两类关键人才:
1 硬件工程与生产管理: 负责将他的p3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并能对接香港成熟的电子制造产业链,搞定供应链、生产测试、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琐碎但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个人需要有扎实的硬件功底,熟悉电子产品的开发流程,最好还有一定的工厂实践经验。
2 市场、销售与运营管理: 技术再好,产品做出来卖不掉也是白搭。他需要一个熟悉市场运作,擅长营销推广,并且能够协助他处理公司日常运营、对外关系、甚至初步融资的人。这个人需要有商业头脑,沟通能力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管理经验。
林轩开始在脑海中,以及通过有限的渠道(如大学校友录、行业黄页、甚至是一些技术论坛的早期雏形)搜寻合适的人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符合要求的人才本就稀缺,愿意放弃稳定工作,加入一个前途未卜、办公室还在破旧工厦里的初创公司,更是难上加难。
他首先想到了一个人——陈家俊。
这是他从原身的记忆碎片中挖掘出来的一个名字。陈家俊是原身同系的师兄,比他高两届,在学校时就以技术能力强、动手能力出色而闻名。据说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电子厂做硬件工程师,负责一些产品的电路设计和调试工作。性格可能有点沉闷,典型的技术宅,但技术功底绝对扎实。
“陈家俊,硬件方面应该没问题。如果能说服他,p3的硬件实现就有了主心骨。”林轩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名字,并在后面画了个圈。
那么,市场和运营方面的人呢?这个人选更难找。林轩思来想去,记忆中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他尝试着从香港本地一些电子产品贸易公司或小型工厂的管理层里寻找线索。
这时,一个有些模糊的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