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曹魏末帝那些事儿:从齐王到陈留王的过山车人生(3/5)
乡公曹奂被推上皇位。这年他二十岁,比前两位都年长,却活得最明白 —— 此时的曹魏,军政大权全在司马昭手里,皇宫成了司马家的 “办事处”,他这个皇帝,不过是块盖章的橡皮图章。
登基诏书写得漂亮:“朕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 底下大臣都在憋笑 —— 连曹奂自己都想笑:“眇身?分明是摆设。” 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司马家的奏报盖章:封司马懿为太傅?盖!司马师为大将军?盖!司马昭为相国?盖!气得他半夜跟皇后吐槽:“爷爷曹叡要是知道玉玺这么好用,当年何必亲征孙权?”
咸熙二年(265 年),禅让的戏码终于上演。司马炎学曹丕那套,先是 “固辞” 九次,曹奂配合着下九次诏书,每次都写:“晋王德配天地,万姓归心,勿再谦让!” 最后在南郊坛上,曹奂把传国玉玺往司马炎手里一塞,小声嘀咕:“当年汉献帝禅让给我爷爷,如今我禅让给你,这叫‘天道好轮回’吧?” 司马炎憋着笑:“陛下放心,您食邑万户,比山阳公待遇好。”
最绝的是善后工作:曹奂被封为陈留王,迁居邺城,还允许 “行魏正朔,郊祀天地”。他到邺城后,天天开 party,跟子孙说:“别学你叔公曹髦,硬刚没用。当年我封司马懿为太傅,司马师为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祖孙三代全封了个遍,他们不篡位才怪。记住,权臣要啥给啥,别挡道,活得比啥都强。”
曹奂的 “佛系” 果然奏效,在邺城活到五十八岁,比前两位都长寿。泰始十年(274 年)临终前,他拉着孙子的手说:“我当皇帝五年,没干过一件主事儿,却熬死了司马昭,看着司马炎登基。知道为啥吗?因为我懂 ——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皇帝的龙袍就是块遮羞布,与其拼命挣扎,不如乖乖脱下来。”
曹芳的悲剧,始于明帝的 “备胎计划”。一个八岁孩子,突然被推上皇位,夹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他的一生,就是权臣斗争的牺牲品:曹爽把他当傀儡,司马懿把他当招牌,最后连废黜诏书都写得冠冕堂皇 ——“耽淫内宠”,简直欲加之罪。其实他心里最清楚:“我连后宫都没逛熟,哪来的内宠?不过是司马家要换招牌罢了。”
曹髦的失败,在于高估了 “名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