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守成之主的双面人生:曹叡从平原王到明帝的治世与浮华(3/5)
务道本,徒事虚言,此魏晋之祸端也。\"
景初元年(237 年),洛阳宫的建造如火如荼,昭阳殿的飞檐已超越未央宫规制。卫尉杨阜冒死进谏,他却指着残破的城垣说:\"卿见今日之壮丽,可曾见建安年间的断壁残垣?太祖定中原,文帝迁许都,孤今营洛阳,乃复大汉之威仪,以镇四夷。\" 但私下却对皇后毛氏叹气:\"builder 劳民,孤何尝不知?吴蜀未灭,若宫室不壮,何以让鲜卑、高句丽俯首?\"
黄初七年(226 年),郭太后临朝,曹叡表面恭敬,内心却藏着杀母之仇。某次太后问及甄氏安葬之事,他忽然冷笑:\"太后当年可曾为吾母说过一句好话?\" 但为稳定政局,仍给郭氏家族封侯,甚至在太后崩逝后,以太后礼安葬,却在墓碑上刻意淡化其功绩 —— 他知道,母亲的冤屈,只能用权力来慢慢偿还。
太和五年(231 年),曹叡下诏诸王入朝,却规定 \"幼主在位,母后摄政时,诸王不得留京\"。他看着堂兄曹爽在殿前骑马,想起父亲当年对曹植的压制,低声对司马懿说:\"宗室如枝叶,过密则妨干,过疏则根危,难啊。\" 这种矛盾,在临终前达到顶点 —— 既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又托孤司马懿,试图用宗亲与权臣相互制衡,却不知此举为高平陵之变埋下伏笔。
青龙三年(235 年),寿春农妇自称 \"登女\",能治病驱邪,曹叡竟在后宫为其立馆。每日清晨,他看着宫女们排队求符水,忽然想起祖父曹操焚烧谶纬书的场景。但当 \"登女\" 的符水治不好自己的头痛,他立刻下令诛杀,对光禄勋高堂隆说:\"妖妄之术,可惑百姓,不可惑君心,孤终究是天子。\"
景初三年(239 年)正月,曹叡握着司马懿的手,感受到对方掌心的老茧 —— 那是数十年征战留下的印记。\"少子芳才八岁,\" 他声音发颤,\"卿与爽共辅之,若有异同,可参考霍光故事。\" 话里藏着试探,更藏着无奈:他清楚曹爽的能力远不及司马懿,却不得不依赖曹氏宗亲来平衡外姓权臣。
遗诏中,他既要求 \"后宫淑媛以下出宫归家\",给无子妃嫔自由,又规定 \"藩王不得辅政\",切断宗室干政的可能。当司马懿退出寝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