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守成之主的双面人生:曹叡从平原王到明帝的治世与浮华(1/5)
景初三年(239 年)正月,洛阳嘉福殿内烛影摇红。曹叡斜倚在御榻上,望着帐顶绣着的青色巨龙,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祖父曹操在铜雀台将他抱在膝头,倚天剑的寒光映着舆图上的九州山河:\"叡儿可知,这天下最危险的不是蜀吴的刀兵,是人心。\" 此刻胸口如被重物碾压,他强撑着支起身子,命人取来司马懿的紧急军报 —— 辽东捷报刚到,却已是弥留之际。
黄初三年(222 年)深秋,十五岁的曹叡跪在邺城甄氏陵前,指尖深深掐入掌心。三年前母亲被赐死时的场景如在眼前:使者捧着鸩酒踏入椒房殿,甄氏鬓边的茱萸步摇还未取下,便香消玉殒。父亲曹丕的诏书里写着 \"怨言惑众\",可曹叡知道,不过是郭皇后的枕边风,让本就多疑的父亲动了杀机。
即位大典当日,他特意穿上绣着茱萸纹的礼服,那是母亲生前最爱的纹样。当太尉钟繇将传国玉玺捧过头顶,他的目光掠过殿下的司马懿,对方垂眸敛目,却掩不住眼底的精光。\"先帝属意于孤,\" 他在心里冷笑,\"可这满朝公卿,有几个不把孤当作郭太后的傀儡?\"
黄初七年(226 年)八月,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扑向江夏,朝堂上重臣吵作一团。曹叡盯着舆图上的长江防线,突然开口:\"权习水战,却舍舟登陆,不过趁孤新立,想打个措手不及。\" 他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军,却密授锦囊:\"过县征兵,登山举火。\" 当江夏山间燃起连绵火把,孙权望着虚实难辨的火光,终于退兵。
新城孟达反叛时,司马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到。曹叡盯着 \"旬日可破\" 的承诺,对陈群说:\"孟达此人,在蜀则蜀疑,归魏则魏疑,反复之徒,必败于贪。\" 果然,十六日后孟达首级传至洛阳,他命人将新城一分为二,手指划过武陵郡:\"此乃诸葛亮北伐要道,孤已布下张合屯陇右,看他如何施展。\"
太和二年(228 年)春,天水郡急报惊醒了曹叡的午寐。诸葛亮率大军来袭,三郡望风而降,朝野震动。他却异常冷静,调曹真都督关右,张合急赴街亭:\"诸葛亮善治国,却短于奇谋,马谡言过其实,街亭必失。\" 当张合大破马谡的捷报传来,他亲赴长安,登上城楼远眺秦岭,对身旁的司马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