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从世子到帝王:曹丕的权力蜕变与时代印记(3/7)
逆天理,乱人伦者,天下共诛之\",将代汉之举包装成替天行道。
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的诏书,曹丕改了七遍。\"行汉正朔\" 四个字,他用朱笔圈了又圈,最终还是保留 —— 不是念旧,而是要让天下人看见 \"新朝之仁\"。当刘协带着四个儿子离开许昌,曹丕特意命人在车驾两侧插上魏旗,却在车辕上刻了汉家图腾:\"让天下人知道,汉亡于天命,非魏之暴。\"
山阳郡的邸报每月送达许昌,当看到 \"山阳公教民种药\" 的记载,曹丕对郭皇后说:\"刘协若做个郎中,或许比做皇帝称职。\" 但当密报说刘协在孔庙祭祀时用了天子仪轨,他立刻命河内太守 \"劝谏\"—— 表面是维护礼制,实则是警告:山阳公的存在,只是新朝的政治花瓶。
最绝的是 \"上书不称臣\" 的恩典。某次收到刘协的奏报,曹丕故意在朝堂上展示:\"看,山阳公仍以 " 朕" 自称。\" 群臣哗然,他却摆摆手:\"旧习难改,不必苛责。\" 这话传到山阳郡,刘协对着奏报冷笑,从此改用 \"孤\" 自称 —— 两个字的变化,道尽了末代帝王的无奈。
曹彰的死,是曹丕集权路上的一声闷雷。黄初三年六月,这位曾在乌桓战场 \"被发捋袖,身先士卒\" 的任城王,突然暴毙于京都府邸。曹丕亲临丧仪,抚尸痛哭时,注意到弟弟指甲泛青 —— 典型的中毒症状。但他只是长叹:\"任城王勇猛过度,终致药石无灵。\" 当晚,他命人收缴曹彰的兵权,将其封国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幼子,同时下诏:\"藩王不得掌兵,着为令。\"
对曹植的监视更是无微不至。黄初四年,曹植从鄄城迁徙陈留,随行的三十车书箱被逐本审查,连《洛神赋》都被指 \"隐喻先帝\"。曹丕召见曹植时,看着弟弟憔悴的面容,忽然想起建安十五年铜雀台赋的盛景,心中闪过一丝不忍,却很快被权力的寒意取代:\"子建啊,邺下文人集团,还是散了吧。\" 从此,曹植的幕僚被逐一调离,连写诗都要先呈尚书台备案。
最狠的是 \"藩王就国\" 制度。每个藩王就国时,曹丕都会派 \"监国谒者\" 随行,名义是 \"辅佐\",实则是监视。某次,北海王曹衮因 \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