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傀儡帝王的末世浮沉:刘协从龙椅到医案的苍凉转身(2/5)
十人,董承竟挥刀砍杀试图登船的官员,惨叫声中,刘协看见尚书郎王隆抱着典籍坠入河中,临终前还在喊:\"陛下,《尚书》在此!\" 他紧紧攥着船舷,看着河水吞没了王隆,突然发现,皇权的威严,在乱兵的刀下,连一块浮木都不如。
七月的洛阳,比长安更像一座鬼城。曾经的宫殿群只剩断壁残垣,刘协的车驾停在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前,破壁上的 \"忠\" 字匾额已歪斜,仿佛在嘲笑这个王朝的忠诚。百官们披着荆棘,在废墟中搭建栖身之所,尚书郎们不得不亲自出城采稆(野豆)充饥,有人饿死在残墙下,尸体被野狗啃食,有人被乱兵杀害,财物被洗劫一空。
郊祀大典成了一场讽刺剧。没有礼服,没有仪仗,刘协穿着打满补丁的玄色祭服,在临时搭建的祭坛前跪拜,露水浸透了鞋底,沾着泥土的祭器里盛着少得可怜的黍稷。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这就是当今圣上?衣裳还不如我家佃户干净。\" 他听见了,却只能继续磕头,听见赞礼官用破锣般的声音喊:\"天子祭天,国泰民安 ——\" 尾音消失在萧瑟的秋风里,像一声无奈的叹息。
八月的许都,曹操的营地飘着新麦的香气。刘协坐在牛车上,看着曹操穿着戎装在辕门外跪接,腰间的剑柄雕着吞口青龙,比董卓的 \"董\" 字剑精致百倍。迁入许昌宫的第一晚,他发现殿中梁柱上刻着细小的 \"曹\" 字暗纹,就连案头的竹简,都预先写好了 \"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的诏书。他提起笔想修改,却看见曹操的谋士荀彧站在殿门口,目光如炬。
最让他窒息的是 \"百官总己以听\" 的现实。太尉杨彪因为在朝会上多看了曹操一眼,就被罢黜归家;司空张喜谏言 \"迁都劳民\",第二天就称病不出。曹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每次朝会,他刚开口说 \"朕以为\",曹操就会微笑着接过话头:\"陛下所言极是,臣这就去办。\" 然后诏书就成了曹操的政令,连分封列侯这样的事,曹操的幕府早已拟好名单,他只需盖章。
建安五年春夜,董承闯入寝宫时,衣襟上还沾着雪花。这位国舅爷掏出白绢,上面是伏皇后的字迹:\"曹操目无君上,社稷危如累卵。\" 刘协手抖得握不住笔,伏皇后低声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