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傀儡天子的困局突围:刘祜治下的东汉乱局与仁政微光(2/3)
“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可各州郡报来的垦田数,竟比受灾面积还多。尚书令陈忠私下透露:“郡守们怕担责,竟将蝗灾说成‘蝗不入境’,将饿死的百姓报成‘流民自散’。”
十二月的地震,震塌了长安的杜陵陵园。刘祜冒雨前往祭祀,见守陵人在废墟中哭泣,当场脱下御服赏赐。回宫后却收到邓太后的责备:“天子服饰代表国威,岂可轻赐庶人?” 他望着案头的罪己诏,终究没敢写上 “外戚专权,天怒人怨”,只敢含糊其辞:“朕统理失中,致灾异蜂起。”
当零陵、桂阳的租米运抵洛阳,刘祜坚持要亲自查验。打开粮车,却发现底层全是掺杂的秕谷,上层才铺着精米。他怒斩监粮官,却被邓太后说成 “苛责小吏,动摇军心”。更让他无奈的是,这些本应用于赈济南阳饥民的粮食,竟被邓氏族人截留一半,转运到河北的私田。
他试图建立 “常平仓” 制度,却因 “费用浩大” 被驳回;想推行 “区种法” 提高产量,却因 “变更祖制” 不了了之。在东观校勘典籍时,他看到文帝 “弛山泽之禁” 的记载,偷偷下诏开放皇家林苑,却在诏书发布前被邓太后改为 “限贫民每月采薪三日”。
永初四年的东观,成了刘祜的 “世外桃源”。他任命刘珍主持校定经典,将《五经》脱误处一一校正,特别在《尚书》“德惟善政” 处批注:“今之善政,在止征伐、薄赋役”。当发现《孟子》中有 “民为贵” 的章节被窦氏删改,他坚持恢复原文,并将此书颁赐郡国学校。太学生们发现,新刻的经籍里,多了许多 “仁政”“民本” 的批注,却不知这是天子在珠帘后偷偷写下的治国理想。
他还支持编写《东观汉记》,特别叮嘱史官:“如实记载和帝朝班超事迹,勿夸饰外戚功勋。” 当邓太后想为邓骘立传,他巧妙以 “功过待后世评说” 为由,拖延不办。这些细微的反抗,像石缝中生长的野草,虽不显眼,却坚韧不屈。
新野君阴氏薨逝时,刘祜正在审理 “妖言案”。那些因灾异议论朝政而被徙边的百姓,在他的坚持下得以归乡。他亲自过问洛阳寺狱,释放了二十余名被冤枉的 “盗贼”,并在诏书中强调:“鞫狱必察情实,毋刑讯逼供。” 当看到囚徒们跪谢时,他突然想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