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少年帝王的治世长卷:刘肇的仁政图谱与东汉中兴密码(1/4)
永元九年的洛阳秋,梧桐叶在太极殿的飞檐上打着旋儿,十九岁的刘肇盯着司徒刘方的谢罪奏折,指尖在御案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殿外传来尚书令的通报:\"司徒大人已……\" 话未说完便哽咽难言。案头 \"司徒刘方策免\" 的黄绫诏书墨迹未干,却已传来自杀的噩耗,殿中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将少年帝王的身影拉得格外修长。
甲子日的宗庙祭祀格外庄严肃穆,刘肇身着素服,亲自将生母梁贵人的神主牌位捧入太庙。殿中檀香缭绕,他望着牌位上 \"恭怀皇太后\" 的金漆字样,想起乳母曾说母亲临终前紧攥着他的襁褓,眼中泛起泪光。这一举动看似是孝道彰显,实则是向窦氏残余势力亮出的锋利宝剑 —— 当窦太后的党羽还在觊觎权柄时,刘肇用 \"追尊生母\" 的政治宣言,彻底撕开了窦氏 \"母族专政\" 的虚假面纱。
改葬西陵的队伍途经洛阳街市时,百姓们发现陪葬品竟比窦太后的规格还要简朴。刘肇特意下诏:\"朕母生平最厌奢靡,陪葬器物悉用陶瓦,衣衾仅取保暖足矣。\" 此举既堵住了贵戚的闲言碎语,又让民间传颂 \"皇帝至孝且俭\",连西域商队都将此事记在驼队日记里,说汉家天子 \"重情重义,不慕虚荣\"。
十二月的尚书台飘着细雪,刘肇握着狼毫笔,在人事名单上圈点。司空张奋罢职、韩棱接任的诏书刚发,又一道 \"复置若庐狱官\" 的政令紧随其后。他特意将若庐狱的管辖权从外戚手中收回,对廷尉说:\"刑狱乃国之重器,岂可信于私人?\" 新上任的狱官带着皇帝亲赐的《汉律简编》走马上任,发现扉页上竟有刘肇的朱笔批注:\"疑罪从无,毋滥毋纵\"。
光禄勋吕盖接任司徒那日,刘肇单独召见,指着殿外积雪说道:\"司徒之职,当如这白雪般洁净。昔年窦氏卖官鬻爵,你须逐一清查,若再让寒门士子哭诉公门,朕便拿你是问。\" 吕盖冷汗浸透官服,却也记住了这位少年帝王眼中的灼灼锋芒。
永元十年春,刘肇站在洛阳城头俯瞰暴涨的洛水,见百姓驾着木筏在屋顶间穿行,突然想起父亲章帝在汴渠竣工时说的话:\"治天下如修渠,堵疏皆需有度。\" 他连夜召见水利官员,在舆图上用朱砂圈出二十处险段,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