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未央权谋:从布衣天子到帝国统治者的蜕变(1/3)
汉六年的长安,长乐宫的飞檐上挂着残雪,刘邦正对着铜镜整理冠冕。自从当了皇帝,每天去给老爹刘太公请安,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 老爹见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翘着腿坐在炕上嗑瓜子,完全没意识到面前的儿子现在是天下共主。直到太公家令偷偷跟他说:“天无二日,您现在是皇上,太公是臣子,哪有天子给臣子磕头的道理?”
当刘邦第五次来请安,看见老爹抱着扫帚在门口迎接,倒退着走进去,惊得差点摔了玉笏。刘太公苦笑着说:“皇帝是天下之主,可不能因为我坏了规矩。” 这个一辈子种地的老汉,终于明白儿子现在不是那个在沛县偷酒的混子,而是需要山呼万岁的天子。
刘邦心里清楚,老爹的配合是无奈之举,于是顺水推舟尊太公为太上皇。表面上是孝道,实则是在向天下宣告:皇权高于一切,哪怕是亲爹,也得给皇帝让路。他赏赐家令五百斤黄金,其实是奖励这个懂规矩的聪明人 —— 在皇权面前,亲情必须让位于制度,这是他从项羽那里学来的教训:当年项羽把刘太公放在砧板上威胁他,他敢说 “分我一杯羹”,现在当了皇帝,更要杜绝任何人挑战皇权的可能。
田肯来贺时,刘邦正在看陈平送来的韩信谋反密报。这个齐地的辩士,开口就夸:“陛下擒韩信,治关中,这是得了东西二秦啊!” 他说关中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齐地 “东有渔盐之利,西有黄河之险”,暗示刘邦:韩信的齐地太危险,必须分封亲子弟镇守。
刘邦心里冷笑:田肯这是在提醒我,刚抓了韩信,得赶紧封自己人。于是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统辖七十余城,还特意说 “民能齐言者皆属齐”—— 只要说齐语的都归齐王管,彻底断了韩信的旧根基。这招 “拆齐为二”,比直接杀韩信更狠,让齐王像钉子一样钉在齐地,看着曾经的楚王韩信变成淮阴侯,困在长安当高级囚徒。
当匈奴骑兵在马邑城外呼啸,韩王信望着漫天黄沙,想起在荥阳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的日子。他不是不想抵抗,只是匈奴单于冒顿的二十万骑兵,实在不是他的三万汉军能抵挡的。刘邦骂他 “忘恩负义”,却不知道,这个被徙到太原的韩王,早已成了汉匈博弈的牺牲品 —— 刘邦把他从肥沃的颍川迁到苦寒的太原,本就是对异姓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