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姬家初登历史舞台(2/6)
带着村民开垦荒地,教大家翻土、播种、施肥。刚开始大家将信将疑,没想到秋收时,那片坡地的小麦产量比普通田地高出三成,从此大家都跟着他学种地,称他为 “农神”。
帝尧听说了弃的本事,专门派人请他去当农师。弃背着自己用了多年的木耜进宫,尧帝看着这个皮肤黝黑、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笑着说:“听说你能让土地增产,可有什么秘诀?” 弃挠挠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多看看土地的脾气,它喜欢湿润就多浇水,喜欢肥沃就多施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尧帝听了哈哈大笑,当即封他为农师,让他掌管天下农耕。
到了帝舜在位时,天下闹饥荒,舜帝找到弃说:“黎民百姓都在挨饿,你得想想办法啊。” 弃二话不说,带着弟子们走遍九州,根据各地的水土特点,推广不同的农作物。在黄河流域教人种粟米,在江淮地区教人种水稻,还发明了轮作法,让土地休养生息。几年后,各地粮仓渐渐充实,百姓们再也不用饿肚子,大家都说:“后稷(弃的号)真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啊。” 舜帝也很高兴,把邰地封给弃,赐姓姬氏,从此,姬姓家族在邰地扎根,渐渐发展壮大。
弃去世后,儿子不窋继位。此时夏朝的统治渐渐衰落,夏后氏不再重视农耕,把农官的职位形同虚设。不窋看着祖先传下来的农耕典籍无人问津,心里比被人打了还难受。有一天,他接到朝廷的命令,要他放下农具去带兵打仗,不窋仰天长叹:“我们姬家世代务农,如今却要弃农从戎,这不是违背祖先的心意吗?” 他果断辞去官职,带着家人和愿意追随的百姓,迁徙到戎狄之地。
在戎狄生活的日子并不好过,那里土地贫瘠,游牧民族经常来骚扰。不窋却没有放弃,他带着大家在河谷边开垦荒地,把中原的农耕技术教给当地人。有人嘲笑他们:“你们这些种地的,在我们这儿能活下来吗?” 不窋拍拍身上的泥土:“土地不会骗人,只要用心耕种,哪里都能长出粮食。” 在他的带领下,戎狄之地渐渐有了成片的农田,秋天丰收时,金黄的粟米堆成小山,连游牧民族的首领都忍不住来讨教种植技术。
不窋去世后,儿子鞠、孙子公刘相继继位。公刘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看着戎狄之地虽然能种粮食,但资源匮乏,决定带领百姓迁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