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成汤之后的故事(3/5)
修的翼石锄来找伊尹:“伊尹爷爷,我知道错了,治国就像修渠,得弯腰干活,不能只动嘴皮子。” 伊尹老泪纵横,当场宣布:“商朝 ceo 正式复位!” 太甲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爷爷的耒耜供在渠务博物馆,旁边配上自己的修渠日记。
渠务实名制:所有新修渠段必须刻工匠和监督官员的名字,连太甲自己都带头刻了 “太甲监工”。
德政十二条:减税、免税、奖励垦荒,每条都配上翼石漫画,百姓看得懂记得牢。
贝壳币改革:发行 “太甲纪念币”,背面刻渠务图案,比夏桀的青铜币保值多了。
东夷玄烈来朝见,看见亳地的渠网如玄鸟展翅,感叹:“当年跟着成汤老板修渠,现在跟着太甲老板致富,商朝渠务 yyds!” 三苗蚩尤的后代带着竹器来换贝壳币,发现商朝的渠边竹林比三苗的还茂盛,从此成了商朝渠务的忠实粉丝。
沃丁继位时,伊尹已经是个颤巍巍的老头,临终前把渠务手册和贝壳账本交给咎单:“记住,渠务是商朝的命根子,贝壳币是百姓的定心丸。” 葬礼那天,亳地百姓自发带着翼石来送葬,墓碑上刻着 “渠务总设计师伊尹之墓”,旁边还埋着他用过的青铜鼎 —— 里面装着没写完的《咸有一德》手稿。
咎单看着伊尹的遗物,写下《沃丁》篇,其实是商朝版《渠务管理手册》:
春季修渠流程:清淤→加固→刻名;
贝壳币流通规则:每千枚贝壳配一块翼石防伪;
官员考核标准:不会修渠的官不是好官。
最绝的是他把伊尹的治国名言编成顺口溜:“伊尹说,渠要通,官要清,百姓吃饱才是赢!”
沃丁看着伊尹的空座位,每天上朝都问:“伊尹爷爷要是在,会怎么处理这渠漏?” 咎单无奈:“陛下,伊尹大人已经把方法写在手册里了,您看第三卷第五章” 沃丁挠头:“手册太厚了,还是伊尹爷爷骂我两句来得痛快。”
太庚、小甲、雍己这几位君主,一个比一个能摸鱼。雍己觉得修渠太累,把钱都花在修宫殿,渠务预算砍了一半。结果黄河决口,亳地变成泽国,百姓在水里捞粟米,骂道:“这破宫殿能挡水吗?还不如一块翼石!” 诸侯们也不来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