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成汤之后的故事(2/5)
。成汤发明 “渠务绩效考核”,官员 kpi 和渠务成果挂钩,修渠质量差的被贬去放羊。有个贵族抱怨:“我们可是世袭爵位!” 成汤冷笑:“在商朝,爵位是翼石刻的,不是青铜铸的,干不好就滚蛋。”
成汤临终前,拉着伊尹的手说:“我走后,渠务工程不能停,太甲这孩子” 话没说完就咽气了,手里还攥着半块翼石。伊尹看着成汤床头的耒耜收藏,哭着对太丁说:“你爹到死都想着修渠,咱们得把商朝建成 " 渠务帝国 " 啊。”
太丁继位三天就挂了,外丙上位三年也走了,中壬撑了四年也没挺住。伊尹看着这三位短命君主,感觉在玩 “王位过山车”,只好亲自摄政,每天带着贝壳账本和渠务日志上班,累得黑眼圈比翼石阴影还深。诸侯们私下议论:“伊尹这是从 ceo 变成摄政王,商朝怕不是要变 " 伊尹王朝 "?”
太甲是成汤的长孙,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继位时抱着青铜玩具鼎不放:“伊尹爷爷,我要建更大的酒池!” 伊尹拍案而起:“你爷爷当年砸了夏桀的酒池,你还要建?去桐宫反省!” 直接把太甲流放到成汤陵墓旁的桐宫,美其名曰 “渠务特训营”。
太甲在桐宫的第一天就崩溃了:住茅草屋,吃糙粟饭,每天还要跟着守陵人老吴修渠。老吴边锄地边唠叨:“这渠是你爷爷当年带着百姓挖的,每块翼石都刻着工匠名字。” 太甲踢着翼石发脾气:“我是天子,凭啥干这种粗活?” 老吴冷笑:“天子?你爷爷当年也是从扛耒耜开始的。”
某天暴雨冲垮渠堤,太甲跟着老吴冒雨抢修,泥浆溅了满脸。他突然发现一块翼石上刻着 “成汤” 二字,老吴说:“这是你爷爷亲手刻的,当年他为了修渠,手磨出的血泡比你的玩具鼎还大。” 太甲摸着翼石上的刻痕,第一次觉得爷爷的形象不再是祠堂里的青铜像,而是个会流血流汗的渠务老匠。
伊尹每周派渠务专员来检查太甲的修渠成果,看着报告上的进步:“第一周:摔碎翼石锄;第二周:学会看水位;第三周:独立修复小渠”,终于露出笑容:“熊孩子终于长大了。” 他偷偷在桐宫布下 “渠务监控”—— 其实是让老吴每天写《太甲改造日记》,比甲骨文还详细。
三年后,太甲抱着自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