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青苗法(1/3)
“听说了吗?早上县令县令已经在城东颁布告示,全县推行青苗法了?”
“青苗法,这是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啊!”
“嘿,这青苗法,简单直白点说就是:为咱小民百姓着想之策。若是家中粮仓空虚,难以度日之时,便可向官府借贷,待到金秋时节,稻谷满仓,再行归还便是。”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官府竟也涉足起高利贷的营生了?”
“唉,谁说不是啊!不过,有风声传来,说是这利息稍低些。咱们平民百姓的日子已是苦不堪言,但愿这能成为一项利政吧。”
……
几人正讨论着,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老者缓缓走过来,轻咳一声道:“列位莫要妄下定论,这青苗法乃是朝廷为解百姓燃眉之急所推良策。”
“先生,话虽如此,可官府放贷,难免不让人担忧。”一个年轻后生皱着眉说道。
老者捋了捋胡须,耐心解释:“朝廷本意是好的,春荒时百姓缺粮,向富户借粮,利息极高,往往秋收后还得卖田卖地偿债,苦不堪言。青苗法推行,百姓向官府借粮,利息既定,能解一时之困,又不致被富户盘剥。”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这时,一位农妇忧心忡忡地开口:“可万一秋收时收成不好,还不上这青苗钱,那可咋办?”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恰好一位公差路过,听到这话,立马接话道:“朝廷早有考量,若是灾年收成不佳,可酌情延期归还,断不会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哎,对了,先生,这告示上说没有借贷利息多少啊?”
“哦,我看下,最后说了,今年是第一年执行,利息是两成,后续再借,最高不过三成!明文写着呢,大家大可放心。”
“这利息可比县内几家地主大户给的还低呢!希望别跟之前那样,借的时候好说,还的时候,不脱层皮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不想了,比王家的低多了,万一去得晚了,没有粮食可借可就麻烦了!”
“也是,咱们光脚的还怕穿鞋的?走走走,同去……”
……
这样的场景如同日常画卷般,无时无刻不在各个角落悄然上演。杨骏与李穆两人早就制定出了一套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