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师兄领进门(2/3)
三巡,王举人命人摆了棋枰。刘秀才执白,贾环执黑。下到中盘,刘秀才突然问:\"师弟可知"过所"之典?\"
贾环捻着棋子的手停住了。这几日备考时他确实读过这个典故,但记得不甚分明。
\"可是\"他试探着说,\"孔子过泰山那个?\"
刘秀才眼睛一亮:\"正是!\"他推开棋盘,从袖中掏出一方素笺,\"我刚拟的破题,师弟看看?\"
贾环接过细看,只见上面写着:\"圣人之心,即愚夫愚妇之心\"字迹瘦劲有力,每个字都像要穿透纸背。
\"好一个"即"字!\"贾环不禁赞叹,\"这比《四书备旨》上"体恤"二字更见精神。\"
刘秀才闻言竟红了耳朵,急忙摆手:\"胡诌的胡诌的\"
王举人在一旁抚须而笑:\"福安当初就是靠这篇破题中的秀才。贾环,把你近作也拿出来讨教讨教。\"
转眼暮色四合。贾环取出带来的功课,刘秀才一篇篇细细看过。读到《君子喻于义》时,他突然\"咦\"了一声:
\"师弟这句"利字当头,义乃大勇",倒让我想起上月看到的一个趣联。\"他蘸着茶水在桌面上写道: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贾环盯着水迹怔住了。这联语气势磅礴,偏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孤绝。
\"这是\"
\"钱塘江边一个疯和尚写的。\"刘秀才轻声道,\"那日我去拜潮,见他正在沙滩上用手指写字\"
王举人忽然正色道:\"福安,说正事。\"
刘秀才恍然回神,从书箱里取出一本手抄册子:\"这是我当年备考的札记,从破题到制义,都有些粗浅的心得\"
贾环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间杂着红笔批注。最让他惊讶的是,每篇文章后面都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天气、心情,甚至吃了什么。
\"这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刘秀才有些不好意思,\"我记性差,只好事事留心。\"
小童端上晚饭时,刘秀才的谈兴更浓了。他说起科场趣闻,哪个考生把\"先帝\"写成\"仙帝\",哪个又把\"圣朝\"误作\"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