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父亲的来时路(2/4)
额头磕的血淋淋的,四只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期盼、祈求。村里人看着不落忍,商议过后就同意他们留下来了。
但是村里没有可以让他们住的地方,只有一个牛棚。即使是这样,母子俩也很高兴,就住在牛棚里,和牛作伴。
幸好有了遮风挡雪的茅草屋,他们才没变成路边的冻死骨,只是没有被褥,冷的不行的时候他们只能抱着牛取暖。
后来,村支书给他们划了小小的一片地。为了盖一间自己的房子,他和母亲三九天还在深山老林里用借来的斧头砍树,拼着一口气把几根小树拖回来,他就倒下了。村民看他可怜,给他灌了一碗姜汤,把他抱来放在砖窑倒出来的热灰堆前烤了一个小时,他才慢慢恢复知觉。
回到家里,母亲大哭一场,次日开始便不再让他去砍树了。没过多久,母亲说要带着他改嫁。
他从不反对母亲改嫁,因为父亲已经在逃荒的路上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只希望母亲能好好活着。
母亲是美丽的,他从小就知道,只是这一路逃亡让她枯萎了,她需要安定生活的滋养。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不该在这个艰难的世道守着寡。
至于他自己,无所谓,曾经被寄予深厚希望的青鸟,已经变成路边的小草,落在哪里都能长。
母亲的婚礼很快就举行了,他跟着母亲住进了村会计的家,他的继父是村会计的长子,一个丧妻的鳏夫,带着一个儿子。
终于住上了真正的房子,但是他并不开心,因为他们把他当作拖油瓶。他一个人住在冰冷的柴房里,白天穿一件破棉袄下地干活,晚上睡在干柴枯草上,盖着一床棉絮都板结碎成渣了的被子,甚至不如抱着牛暖和。
每天干最重的活,吃最少的饭,还要被继兄欺负。
母亲一直叫他忍耐,尤其是她生了弟弟之后,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照看他了。
后来有一天,继父因为他偷偷去学校教室外面听课狠狠打了他一顿,对他说:“你这辈子都不要想去上学,我能给你一口饭吃已经是天大的仁慈!”
母亲也来劝他:“好好干活,别想那些了,家里不会少你一口饭吃,有空也帮我带带你弟~”
原来,“有后爹就有后妈”是这个意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