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账本迷踪使节发难(3/4)
一看就是大半天。
李泰在门口转悠了好几圈,最后忍不住推门进来:“先生,看出啥来了没?是不是王珪那老家伙的铁证?”
“怎么不叫王师了?铁证,难。”苏沐头也没抬,手指在一行歪歪扭扭的符号上划过,“这上面,一个‘王’字都没有,更别提王珪的大名了。
全是代号,‘甲字库’、‘乙字号’、‘江南雨’、‘河运通’……”
“这不瞎扯淡嘛!没名没姓的,怎么定罪?”李泰有点泄气。
“没名没姓,但有路子。”苏沐拿起另一张纸,上面是他自己画的简易地图,标注着几个点,“你看,这些代号出现的频率,还有货物种类——‘苏杭锦’、‘越窑青’、‘武夷茶’,再结合这些地契上标注的零散田亩,虽然地名都改头换面了,但隐约能对上江南几个富庶州县,还有运河沿线的一些地方。”
苏沐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我估摸着,这账本记的,不光是贪墨官田那点油水,大头,恐怕是王珪通过某些人,在江南搞丝绸、茶叶走私,利用运河偷偷摸摸建了不少私人货栈,干着见不得光的买卖。“
“甘露寺那个仓库,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中转站而已。”
“江南财阀?”李泰倒吸一口冷气,“先生是说,王珪背后,还有江南那帮有钱的大户撑腰?”
“八九不离十。”苏沐敲了敲地图上的运河,“这盘棋,比咱们想的还要大。光凭这账本,想直接扳倒王珪,证据链不够硬。但足够让他伤筋动骨,也足够让某些人坐不住了。”
长安城,鸿胪寺周边,这几天格外热闹。各国使团赖在长安有些日子了,大唐的繁华是见识了,心思也活络起来。
尤其是西市那边,胡商、蕃僧、各色使节随从,挤得人头攒动,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子孜然味儿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打探味儿。
在一堆使团里头,吐谷浑那帮人,排场挺大,鼻子也翘得老高。
前两天就在西市跟卖香料的波斯商人吵了一架,话里话外,老大不乐意唐朝管得宽,被巡街的金吾卫弹压了下去,但那股子不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这天,苏沐拉着李泰去西市淘换点“新奇玩意儿”,主要是想散散心,顺便观察下民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