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影评(1/3)
一时间,各大主流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了林枫获得戛纳短片金棕榈的事情,毕竟这可是华国第一位。
虽然事情不大,但只要贴上“第一次”、“开先河”、“创纪录”等词作前缀,大家都会很感兴趣。
甚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用了类似《大一少年究竟拍了什么,竟震惊世界?》这样的标题。
幸好目前震惊体还未发明,不然又是满屏震惊。
当然,目前华国还未进入全民网上狂欢的年代,虽然已经有网络论坛这种网上交流的东西,但基本限于高校和一些研究机构。
虽然去年第一家网吧已经在京城开业,但普通人拥抱网络还要等明年网吧的大规模膨胀。
普通民众姑且不论,但获奖的事在业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部分的业内人员都会在聊天或开会时提上几句林枫。
一些有关系的人,甚至跑到学院,希望能看到《黑洞》这部短片。
由于是短片,不用上映,只是学院今后的教学素材,所以学院也没有驳大家面子,过来看片子的业内人员基本都能看到这部片。
等林枫返回学院时,很多好奇的业内人士基本都看过这部片子,而且一些相应的影评和分析也逐步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其中一位上戏的王教授在林枫回来的那天,于《文惠电影时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长影评:
“三分钟,洞见人性深渊——评短片《黑洞》
在电影的世界里,时长从不是衡量作品深度与影响力的绝对标准。
短片《黑洞》,以仅仅三分钟的时长,却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与隐喻的叙事空间,深刻地剖析了人性中的贪婪,成为短片创作中的经典范例。
短片开场,昏暗空寂的办公室里,唯一的光源来自那台发出嘈杂声响的复印机。
这里的灯光运用非常好,以明暗交替的光影,提现主角的心情。
这时镜头对准小职员主角,正无精打采地站在旁边,机械地重复着复印动作。
导演通过幽暗中的光影、复印机的噪音以及主角麻木的神态,迅速将观众带入一个压抑沉闷的氛围中,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疲惫与无奈,为后续情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