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破土(2/3)
“子林,这东西能入药不?”
何子林接过沙枣,忽然想起《本草纲目》里写的“补中益气”。他把沙枣泡进蜂蜜罐,转头看见何雨水正在给药瓶贴标签——用的是她没写完的高考模拟卷背面。贾张氏倚在厨房门口,忽然开口:“我这腿疼”话没说完就被棒梗拽走,鞋底碾过窗台边的薄荷苗。
第一个主顾是胡同口修自行车的老孙头。他拄着拐棍来买治风湿的艾草包,兜里只有半块杂面窝头。何子林往他兜里塞了包川芎,又多给了两把艾草:“先用三天,不好再来换方。”老孙头走时,往菜地里偷偷撒了把瓜子——说是能驱害虫。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开。第三天傍晚,来了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袖口磨得发白,却执意要付粮票买归脾丸。冉秋叶认出他是被下放的中医,两人隔着门说了半宿的话。天亮时,中年人留下半本《汤头歌诀》,还有几粒西洋参种子。
资源就在这样的缝隙里慢慢攒起来。何子林把西墙根的荒草地改成药圃,用捡来的破瓦罐种上西洋参苗;冉秋叶把语文教案改成药方笔记,用红墨水标出重点——那些曾经用来批作文的红笔,现在圈着“君臣佐使”;何雨水每天放学就去野地挖野菜,顺便把蒲公英种子吹到各个角落,她管这叫“战略布局”。
最意外的收获来自阎埠贵。这个总被骂“铁公鸡”的账房先生,某天深夜敲开何子林的门,往桌上放了个油纸包就走。里面是晒干的鸡内金、蝉蜕,还有张工整的《小儿积食方》——原来他偷偷给孙子攒了这些药材。
半个月后,何子林在院角支起个木头货架,上面摆着艾草包、枇杷膏、归脾丸,还有用玻璃瓶装的枸杞蜜。货架旁立着块木牌,是何雨水用粉笔写的“便民药膳坊”,旁边画着株正在发芽的小苗。
开张那天,聋老太太让何雨水扶着,往货架上挂了串红辣椒——说是能辟邪。阎解成从兵团寄来的沙枣蜜刚到,琥珀色的糖浆在玻璃瓶里晃啊晃。贾张氏趁着没人,往兜里塞了包驱寒的姜茶,却在第二天悄悄送来回个洗净的搪瓷缸,里面装着棒梗小时候用过的药碾子。
何子林站在货架前,闻着混合着草药香的槐花香,忽然看见棒梗躲在院门后。这小子往这边看了几眼,转身跑了。没过多久,他拎着个破铁桶回来,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