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李雪巧装修房子?(1/3)
何子林的采购工作历经波折,总算是回归正轨。如今,他只需在物资短缺时,从系统空间中取用物品,日子过得悠哉游哉,惬意得很。每天,他就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四合院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
可这平静的日子,却被李雪巧的突然到访打破了。李雪巧风风火火地来到四合院,一眼就瞧见了何子林的家。她那股子雷厉风行的劲儿一上来,大手一挥,嘴里喊道:“装,必须装修!”就这么着,何子林家的装修工程拉开了帷幕。
那时候,单位分配的房屋,装修风格千篇一律,极为简约朴素。墙面刷着大白,白得晃眼;地面是水泥浇筑,平整又耐磨,虽说朴实无华,倒也容易打扫。木制的门窗,结结实实,透着一股子厚重感。家具呢,数量有限,样式也不多,床、桌子、椅子、衣柜、写字台、饭橱,这几样便是家中的主要家当了。结婚时讲究的“36条腿”家具,也就是方桌一张、椅子四把、双人床一张、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张、饭橱一个,大多是木匠手工打造,质量没得说。墙上挂着挂历、月历、照片、奖状,还有领袖画像,算是这单调屋子里仅有的装饰了。
厨房的橱柜十分简陋,没有统一的高度,柜体零碎,吊柜更是想都别想。操作台面是水泥材质,灶台和水槽就这么集成在上面。冰箱在60年代虽说已经较为普及,可都是简单的单门冰箱。洗碗机自50年代发明后,到60年代也只是在一些样板房中偶尔露面,普及率低得可怜。橱柜的颜色倒是鲜艳,“收获黄”“鳄梨绿”等色彩,与木色搭配在一起,倒也有几分独特的韵味。
在这装修的浪潮中,何子林也顺势在房间里安装了暖气片。这暖气片在北方城市的新建住宅、办公楼和公共建筑里逐渐普及开来,像北京、哈尔滨等地的一些新建小区和单位宿舍,都装上了集中供暖系统。可在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暖气片依旧是稀罕物。
装修的日子里,四合院里热闹非凡。泥瓦匠、木匠进进出出,敲敲打打、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李雪巧每天都来监工,她对装修的事儿格外上心,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过问。何子林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这么大的动静,可看着李雪巧那热情满满的样子,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任由她折腾。
随着装修的推进,问题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