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故事第513(1/2)
2015年9月20日清晨,京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我驱车驶入市委大院。大伯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老式红木桌上摊开着最新的台海局势简报,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国际新闻。“知意来了。”大伯头也不抬,却精准按下茶海的自动煮茶键,“听说你最近在芯片领域闹得动静不小?”
我在沙发上落座,量子手机投射出全息沙盘。阿台地区的海岸线在光影中起伏,星宁海外研发中心与华人华侨企业的分布点如璀璨星辰:“大伯,阿台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某些势力的技术垄断。星宁的二纳米芯片不仅是科技成果,更是谈判的筹码。”指尖划过沙盘,三纳米、四纳米芯片的生产线模型从虚空中浮现,“我们不必急于亮出底牌,用次一级技术就能牵制对手。”
大伯摩挲着茶杯,目光落在沙盘上a国航母编队的模拟图标:“a国在芯片领域卡脖子多年,你打算怎么用老祖宗的智慧破局?”我调出《孙子兵法》的全息投影,“‘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星宁在东南亚、欧洲的芯片合作项目,早已织成一张隐形网络。”画面切换至海外华人芯片企业的秘密合作协议,“这些企业表面独立运营,实则共享星宁的量子技术底层架构。”
说到此处,我点开武则天时期的外交策略分析:“先祖武曌以‘远交近攻’平衡各方势力,我们也能借鉴。a国虽强,但在芯片产业链上并非无懈可击。”数据瀑布倾泻而下,显示a国七纳米芯片的技术瓶颈——良品率始终徘徊在75,而星宁的四纳米芯片已实现98的稳定量产。“他们卡在七纳米的泥潭里,我们却能在三、四纳米领域自由驰骋,这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大伯的手指在桌面轻点,若有所思:“但光有技术还不够,舆论与外交的配合同样重要。”我早有准备,调出星宁娱乐公司的策划案:“下个月将上映一部跨国合拍电影《芯片风云》,表面是商战片,实则暗喻a国技术霸权的脆弱。”视频片段中,主角带领团队用东方智慧突破技术封锁,引发全球观众共鸣。“同时,我们通过海外华媒造势,将a国阻挠芯片合作的行径曝光。”
话题转向阿台地区,我展示了星宁在当地的产业布局:“我们已与阿台的半导体企业达成秘密协议,用四纳米技术换取市场准入。”沙盘上,阿台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