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故事第512(1/2)
2015年9月15日清晨,西北黄土高原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宁夏固原市红崖村的梯田上。72岁的王老汉颤巍巍拧开院子里崭新的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啦啦涌出,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这辈子还能用上自来水……”老人浑浊的眼眶泛起泪花,用皲裂的手捧起水喝了一口,“甜,真甜!”
这场变革始于半年前。我在星宁集团的战略会议上提出:“用科技为西北解渴。”随后,数百名工程师带着量子净水设备、智能管道系统进驻荒漠。施工队采用星宁独创的“量子渗透技术”,在地下500米处找到深层水源,纳米级过滤膜将苦咸水转化为直饮水;太阳能驱动的水泵沿着黄土坡蜿蜒而上,将水输送到家家户户。
“以前吃水要走三里路挑水,水窖里的水存久了都是泥腥味。”村支书老李对着直播镜头介绍,身后的智能水站正在自动监测水质,机械臂有条不紊地灌装矿泉水。他的账号“黄土情”在通水当天开通,没想到短短一周粉丝就突破了10万。“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新种的硒砂瓜,用的都是山泉水灌溉!”老李切开西瓜,鲜红的果肉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弹幕瞬间被“买买买”刷屏。
28岁的返乡青年陈娟更是抓住了机遇。她在自家窑洞前支起手机,镜头对准院子里的无土栽培架:“以前干旱种不出菜,现在有了智能滴灌系统,生菜、西红柿随便种!”视频里,机械臂自动为蔬菜喷洒营养液,ai语音实时讲解种植数据。这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她的网店订单暴增,一周内卖出了过去半年的农产品。
随着自来水普及,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不再因缺水而灰头土脸,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装上净水设备的教室;妇女们围在智能洗衣房前,惊叹洗衣机自动感应水位的神奇;老人们聚在村头的文化广场,听技术员讲解节水灌溉知识。“婶,这水龙头不用时记得关紧,咱们的水来得不容易。”年轻志愿者小吴耐心叮嘱,一旁的智能水表实时显示用水量,超额自动预警。
但节约用水的观念早已刻进西北人的骨子里。王老汉坚持用洗菜水浇院子里的枣树,还把节水心得拍成短视频:“娃娃们,水要省着用,这是老天爷的恩赐!”这条朴实的视频意外走红,点赞量超50万,连星宁的工程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