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山乡星火:少年掌舵人的产业传奇(1/2)
1994年7月2日,湘西的晨雾还未散尽,宿华骑着一辆叮当作响的二手自行车,车筐里装着刚从镇上取回的计算机教材,车把上挂着的铜铃随着颠簸发出清脆声响。路过村口老槐树时,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追上来,七嘴八舌地喊着:“宿华哥!今天教我们编游戏吗?”
两年时间,12岁的宿华从星火计划的小学员成长为湘西星火工作室的负责人。曾经简陋的培训教室如今已扩建为三层小楼,外墙贴着学生们用编程绘制的苗绣图案,玻璃窗里透出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推开工作室大门,二十几台电脑整齐排列,屏幕上跳动着代码、设计图和电商页面,完全看不出这是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产业基地”。
“先别急着学游戏。”宿华将教材分发给孩子们,目光扫过墙上的业绩表——上个月,工作室通过承接非遗数字化项目和文创产品设计,营收突破15万元。“我们先完成凤凰县文旅局的苗银饰品线上展厅,这可是大项目。”他点开全息投影,苗族银冠在光影中流转,“把这些老手艺搬到网上,让全世界都能看到。”
角落里,曾经辍学的阿贵在调试3d扫描仪。两年前,他因家庭贫困被迫务农,是宿华带着团队上门劝学:“来学技术,不仅能读书,还能赚钱养家。”如今,阿贵不仅熟练掌握了建模软件,还设计出爆款银饰纹样,月收入超过县城公务员。“宿华哥,这是我设计的新吊坠。”他举起样品,银链上的苗绣图案栩栩如生,“隔壁村的银匠师傅看了,都想跟我们合作。”
宿华的办公室在三楼最里侧,书架上摆满了《算法导论》《电子商务实务》等书籍,墙角堆着的纸箱里,是孩子们设计的文创产品——印有苗绣纹样的手机壳、用竹筒制作的蓝牙音箱、会讲故事的蜡染布偶。他翻开记账本,工工整整记录着每一笔收入:给留守老人的生活补贴、资助学生的学费、工作室设备升级的支出……存款数字早已突破70万,但他的生活依然简朴,身上的t恤洗得发白,书包拉链坏了就用回形针别着。
“宿华!”村支书火急火燎地推门而入,手里攥着厚厚一叠文件,“县里要办农产品展销会,点名让咱们做线上平台!”宿华眼睛一亮,立刻召集团队开会。会议室里,13岁的翠翠操作着无人机,展示刚拍摄的茶园全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