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车轮上的孝心:少年组长的热血馈赠(1/2)
1993年1月30日,腊月廿八的杭城飘着零星雪花,街道两旁的梧桐树上挂满红灯笼。杭城第三中学初三(1)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围在窗边,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校门口——一辆锃亮的二手桑塔纳停在银杏树下,车顶还沾着未化的雪粒。
“快看!是陈浩!”有人惊呼。12岁的陈浩裹着深蓝色工装,戴着从星火计划奖励得来的电子手表,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寒风卷起他衣角,露出内里绣着“星火组长”的工牌。他攥紧车钥匙,掌心沁出的汗在金属表面凝成水珠。
教室里炸开了锅。“这是他买的车?”“听说他暑假打工赚了大钱!”议论声中,班主任张老师快步走来,镜片后的眼睛满是惊讶:“陈浩,这是怎么回事?”少年挺直脊背,声音清脆:“老师,这是我送给爸妈的生日礼物。”
记忆倒回三个月前的暑假。陈浩攥着星辰肉饼门店的招聘启事,站在柜台前紧张得说不出话。彼时他的父亲在纺织厂下岗,母亲摆夜市摊补贴家用,家中连他的学费都难以凑齐。“想当组长,得先证明自己。”沈知意将他领进培训室,电脑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与面点制作教程交相辉映,“这里不仅看体力,更看脑子。”
初入星火计划,陈浩被分配到餐饮组。别的同学抱怨凌晨四点揉面太累,他却默默记下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别人嫌收银台枯燥,他主动研究顾客消费习惯,制作出详细的时段销售表。当他发现午休时段学生顾客增多,便提议推出“学生特惠套餐”,这个方案让门店日营业额提升了15。
“陈浩,你来当组长。”一个月后,沈知意将红色袖章别在他臂弯,“带好新人,别让我失望。”少年望着空荡荡的宿舍,连夜制定了“师徒帮扶计划”:让熟练员工与新人结对,用积分制奖励教学成果。短短两周,新员工的出餐效率提高了40,他也因此获得双倍奖金。
攒钱的日子是辛苦的。陈浩戒掉了零食,省下每一分钱;周末别人去游乐场,他泡在工作室学习编程基础。当工资卡上的数字突破二十万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买新游戏机,而是父亲常年骑的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每逢暴雨天,父亲总会淋得透湿去接他放学。
“这车哪来的?”父亲陈建国蹲在桑塔纳旁,粗糙的手掌抚过车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