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长刺节论篇(2/3)
就能把筋的毛病治好。就好比您家水管堵了,得找到堵的地方修,治病也一样,得找到关键的穴位。
老孙:(点头赞同)有道理,有道理!
小岳:这针刺啊,还有大讲究。久病的,深邪的病,就得刺得深,针还得在身体里多留一会儿。
老孙:(好奇)为啥呢?
小岳:这久病的病邪藏得深,浅刺不管用啊,得扎深点,把病邪给赶出来。就好比这地底下有个大萝卜,你不拔深点,能拔出来吗?
老孙:(哈哈大笑)您这比喻可真形象!
小岳:新病,浅邪的病,就刺得浅,还得快点把针拔出来。这新病就像刚沾上的灰尘,轻轻一拍就掉了。
老孙:(笑着说)明白了,明白了!
小岳:这篇文章还讲了气血和疾病的关系。气血要是不通畅,或者不足,人就得病。
老孙:(思考状)哦,那这和针刺又有啥关系呢?
小岳:这针刺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气血给调理顺畅喽。气血通了,病就好得快。就好比这路通了,车才能跑,气血通了,身体才能好。
老孙:(竖起大拇指)嘿,你这么一讲,这《长刺节论篇》好像也没那么难懂了。
小岳:(又往前站了站,兴致勃勃)您瞧,这《长刺节论篇》里的门道还多着呢!就说这针刺的手法,那也是有大学问的。
老孙:(好奇凑近)还有啥手法,快给大伙唠唠。
小岳:比如说“提插补泻”,补的时候,得慢慢把针插进去,再轻轻提起来,就跟给花盆里浇水似的,慢慢浇,让水渗进去;泻的时候呢,得快速把针插到底,再猛地提起来,就好像把花盆里多余的水一下子倒出去。
老孙:(瞪大了眼睛)好家伙,这手法还挺形象。
小岳:还有“捻转补泻”,补法是向左轻轻捻转,就像拧螺丝轻轻往里拧,让正气进来;泻法呢,是向右用力捻转,跟拧开瓶盖一样,把邪气放出去。
老孙:(一边听一边模仿动作)这么一听,还真有点意思。
小岳:而且啊,这针刺的次数也有讲究。有的病,得一天扎一次;有的呢,隔几天扎一次。就像做饭,有的菜得大火快炒,有的就得小火慢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