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由来只有新人笑(2/4)
一位宰相吕公着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简短的书信中,司马光有些失落,有些恨意,也有一些宰相肚里好撑船的姿态。他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
小皇帝赵煦就追赠王安石为太傅,并命中书舍人苏轼撰写《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
作为王安石政治上的敌人但又是人格上的知己的苏轼如是言:“……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闲,靡然变天下之俗……”
他并没有以旧党的口吻全盘否定王安石,而是公正地评价了王安石,对他的事业、学术、文章表现了高度的理解与推崇。
王公逝矣,其生前敌后诸多评语如韩琦之“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曾公亮之“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唐介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曾巩之“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司马光之“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黄庭坚之“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或褒或贬、或敌或友,都无关重要。逝者长往矣,管它洪水滔滔。
王棣却想了很多,于他而言,王安石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他的亲人,是疼他爱他、关怀呵护的长辈,也是顶天立地、具有极强人格魅力的真男人,可用“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定义其一生。
在他看来,王安石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作为一个文化人,王安石本该有很多路可走。位极人臣,光宗耀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或是做朝廷的御笔,小心翼翼,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诗文本来就是第一流的;如果“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就到桃花源去,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天伦之乐,也是一种选择。
人各有志,有人向往浅滩,有人向往大海,偏偏王安石是人中之龙,是热血男儿,是个有性格的文人,对政治的关注,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对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